观众对于影院的设备了解多少知识

2023-01-29 12:33 生活经验 0阅读 投稿:小七

托马斯·爱迪生早在1891年就以46fps的速率首次尝试了高帧率电影图像;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展示了无限宽高比、同步声音和大银幕投影系统等技术。 公众对用于移动图像传输技术的兴趣显然从未减弱,今天的电影放映商仍然在用沉浸式的图像和声音体验吸引观众。然而,虽然普通电影观众欣赏增强的体验,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他或她正在了解所提供的电影技术的细节。

技术来去匆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表示,3D会像“像运动员的脚”一样不断回归。没有人能保证,一项曾经广受欢迎的技术是否将始终具有商业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技术展示和展览领域之外),有必要研究声音和图像技术发展的两个关键时间线,以及为什么1.37:1学院比和学院光学单声道面临霸主地位的挑战。阴极射线管在客厅里的普及促使放映商探索沉浸式电影的未知水域。

环绕声的演变(从模拟到数字)

好像1929年有声电影的到来并没有将电影提升到新的高度,环绕声音频也并没有落后于迪斯尼为1941年发行的《幻想曲》推出的'Fantasound'系统。

沃尔特·迪斯尼在贝尔实验室的帮助下发明了这个概念,该系统包括三个前银幕频道和两个后独立音频频道。随着大幅面投影,如Cinerama,Vistavision和Todd-AO 70mm等投影技术的兴起,相应的多声道环绕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三个或五个独立的银幕通道,加上一个后部的单环绕式磁条通道,将利用图片两侧可用的空间。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剧院观众减少,再加上鞋盒风建筑、每块银幕一套扬声器的多厅影院兴起,意味着技术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杜比实验室(Dolby Laboratories)凭借其专业的磁带降噪技术,于1976年推出了杜比立体声(A Star Is Born),并将四通道矩阵环绕信息编码到35mm的模拟光轨上。

杜比还在20世纪80年代利用杜比立体声SR(或“光谱记录”)开发了模拟技术的增强功能,从而增加了动态播放范围。 1979年的《现代启示录》就包括杜比立体声70毫米六轨磁条,增加了降噪和双环绕。 三个银幕通道和两个后置通道为一个独立的.1低频效果轨道提供了空间,这是杜比数字后来采用的架构。 1992年,《蝙蝠侠归来》迎来了杜比数字或SR-D。 扫描仪读取的数据块封装于35mm的链轮孔之间的,被转换为AC-3比特流,提供5.1声道的全频音频(20Hz-20kHz)。 同时,随着1993年《侏罗纪公园》的发布,DTS轰然登场,其5.1时间码和同步CD-ROM也随之问世。

大画面的兴衰

193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电影的长宽比应稍微减小(尽管仍为4-perf),从1.33:1到1.37:1,以适应光学声带。学院比例将在未来20年内巩固电影的形象。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观众开始减少,电影制片厂知道需要采取行动才能让人们重新回到电影画面。 Cinerama是从WWII军事模拟器中挑选出来的,并使用三个同步的35mm(6-perf)摄像相机捕获2.59:1的宽高比画面和146°的视野。放映时使用了一个巨大的105英尺宽的弧形银幕(如丹佛的库珀剧院)和以及三台放映机。

Cinerama的笨拙与僵硬的摄影焦距(三个投影银幕上的图像之间并不能总是无缝连接),使得竞争对手在寻找更高效的宽屏选择的道路上热火朝天。




福克斯公司的管理人员培育了一种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技术——Anamorphoscope(歪像转正镜)。这是一种使用与凹透镜概念类似的特殊镜头,将影像的宽度压缩至一半,并记录在胶片上的技术。这种方式可以在传统的35mm胶片上记录被压缩至一半的宽影像,呈现2.35:1画面比例。因此,这是既能使用35mm胶片又能呈现宽银幕的创新技术。《圣袍千秋》是第一步使用歪像转正镜技术的电影,很快,除了派拉蒙以外,所有的工作室都效仿了。随后,派拉蒙开发了将胶片翻转过来的Vistavision模式。




这一时代最重要的两个宽屏突破可能是TODD AO和MGM 65。两者都使用5-perf 65mm胶片,通过摄像机和投影仪垂直运行。在每种情况下,发行的电影都是以70毫米的成品交付给电影院的(额外的5毫米宽度保留用于多声道磁条纹)。Todd AO的影院版本采用了2.2:1的长宽比,使用的是球形而非变形镜片,并在带有深弧形银幕的大型影厅中放映。

与此同时,电影拍摄设备和镜头制造商Panavision为MGM 65系统开发了1.25倍变形镜头,画面宽高比为2.76:1,电影《宾虚》(1959)就是以MGM65方式拍摄的电影代表作。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宽银幕和大幅面的时代已基本退去,实验时代几乎停止了研发。 该行业巩固了两种主要的宽高比,用于一般电影放映和演示:2.35:1(或2.39:1,取决于放映机光圈)和1.85:1。

标准问题

随着杜比立体声在电影音频中的崛起,一个改善的基石出现了。1983年,卢卡斯电影有限公司的THX部门开始革新观众体验电影的方式。在乔治卢卡斯确定《绝地归来》的复杂声音组合将尽可能多地呈现在电影院之后,音频专家汤姆·霍尔曼为专业影院制定了一个策略。

霍曼经常用美术馆的比喻来阐述这个概念,声称“如果电影制作者是画家,那么THX就是画框人。”对于一个电影运营商来说,要想获得 “THX认证”,并能够放映著名的百老汇预告片(根据许可证),他们必须遵守严格的标准。 THX影院必须准确、清晰地再现对话,实现参考级音频,与相邻影厅的音频或振动无关,包括银幕后挡板墙,并将背景噪音降至可测量的NC30。从每个座椅到银幕的视角应不小于32°,每个放映窗都必须使用专有的THX分频器,后者必须配备双层玻璃外壳,以掩盖35毫米放映机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THX是当今PLF银幕的雏形,尽管IMAX 15/70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作为一个纪录片和短小主题的奇观场所,它的地板到天花板都是1.43:1高耸的银幕。

一个新秩序

来自杜比的基于对象的音频格式再一次革新了观影体验。2012年推出的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以“节点”、音效加上元数据取代了传统的频道,从而实现了扬声器矩阵的可扩展性,以及基于天花板的沉浸感,这是革命性的。 巴可,科视Christie,NEC和索尼等开发出更明亮、更高效的光引擎,使得图像质量能够跟得上音频。加上HDR系统现在可以拥有像胶片一样的对比度和图像细节。

这种新的画面和声音的耦合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我们现在如此熟悉的PLF电影的诞生。杜比影院(Dolby Cinema)、IMAX、中国巨幕、LUXE巨幕以及ScreenX等三联屏,提供更大的视野,更好的体验。当然,并非所有的技术都能通过实践的检验。比如,Cinerama从未从其持续存在的技术问题、昂贵的预算和相应的内容不足中恢复过来。

科技真的吸引观众吗?

THX早期在美国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表明,多达20%的观众会从家里走得更远去寻找经过THX认证的银幕。据报道,杜比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评估了观众对自己技术的理解和吸引力,没有任何的数据证明观众对于影院的设备了解的很多,大多是电影设备厂商对于设备的品牌的塑造给顾客造成的一种营销影响而已,同一个顾客在不告诉他是什么设备的情况下去IMAX 3D、Dolby Atm、其他品牌设备去观影,观影完成后观众是分不清这个厅具体的区别有哪些的。

电影放映商向观众宣传技术的时间要比宣传他们自身的改进少得多。多年来,由于美国连锁影院的压力,电影制片厂在电影海报上和30秒电视节目结束时,列出了可提供的PLF影厅类型和技术(如IMAX 3D、Dolby Atmos、4DX等)。特定音频或视觉增强的预告片是司空见惯的。

对于更挑剔的消费者,英国的三大影院品牌——Vue、Cineworld和Odeon,通过他们的网站来传播更多的信息,以解释影厅的特征和功能,例如IMAX或ScreenX厅,以及他们自己开发的PLF品牌。同时,作为收入的一部分,F&B产品也同样受到重视。Vue影院说,“通过我们的营销和宣传,我们将重点放在大银幕体验上:我们的银幕和声音技术,以最佳方式呈现精彩内容,让观众享受最大的舒适度。”也许这就是症结所在。技术使体验更好,但没有必要详述细节。一般的电影爱好者会告诉你IMAX很大,杜比听起来很棒。

事实证明,消费者对“什么”最感兴趣,而不是“如何”或“为什么”。无论是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还是在2030年的增强现实多感官体验上,电影爱好者都会被内容所吸引,而不是被内容的传达方式所吸引。对于我们这些一生都在思考终极电影模型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悲哀,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追求技术的理由!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