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种植猴头菇是生态农业吗,林下猴头菇

2023-02-09 13:51 生活经验 0阅读 投稿:小七

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猴头菇 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猴头菇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转化率较低,因此目前栽培量较小,尚未形成产业化大生产。近年来,猴头菇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市场前景广阔。

林下种植猴头菇是生态农业吗,林下猴头菇图1

1 菌种及菌棒生产

1.1 菌种生产

猴头菇菌种母种是辽宁省新宾县野生品种分离的自制品种,其菇色、菇形及品质优于市场常见品种。

配方:阔叶树细木屑70%、麦麸20%、粉碎玉米芯(秸杆)9%、白糖石膏粉1%,含水量60%~65%,pH 值6.0~6.5。母种、原种、栽培种的生产技术具体按NY/T528-2010执行。

1.2 菌棒生产

菌棒为出菇生产的培养基棒。菌棒生产的备料时间可在11 月至翌年2 月。具体按NY/T 5099-2002执行。

配方:阔叶树粗木屑69%、阔叶树细木屑15%、麦麸15%、白糖石膏粉1%,含水量60%~65%,pH值6.0~6.5。

按照配料称重→干拌→湿拌→装袋扎口→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与管理的流程进行菌棒生产。将主料和辅料按比例(约5∶1)拌匀后装入17 cm×33 cm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厚0.05 mm)筒袋内,经灭菌、接种后放入发菌棚中进行发菌管理,达到菌棒成熟标准。

在菌棒生产中发菌棚的管理是林下猴头菇栽培成败的关键。重点做好发菌棚的消毒与环境管理。发菌棚在使用前,首先按200 g ·m-2的要求,在地面撒上石灰,然后使用气雾消毒剂(菇宝)进行消毒,使用量为4~6 g ·m-3,消毒时间40 min,消毒期间发菌棚密闭。

棚内温度保持在18~24 ℃、料温24~25 ℃为宜,高于28 ℃应翻堆刺孔以利通风降温。整个培养过程需倒垛3 次,结合倒垛进行3 次刺孔,以利散热增氧。菌棒呈“井”字型摆放。每次刺孔倒垛后,随着刺孔次数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棒自身热量增加,菌棒的摆放层数逐渐减少,菌棒层数的多少根据菌棒堆温不超过28 ℃而定。避光条件下,菌丝长满塑料袋需要50~60 d。

棚内的湿度控制,发菌期间,微喷早、午、晚各1次,每次15~20 min,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为宜。棚内光照条件,应暗光培养,防止形成菌膜,脱袋前10 d,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脱袋后转色。

如果出现杂菌,要及时处理。菌斑在5 cm 以内,可切除感染部位后喷福尔马林再重新封袋。菌斑超过5 cm要及时移出发菌棚,烧掉或深埋。

林下种植猴头菇是生态农业吗,林下猴头菇图2

2 林分选择与准备

林下栽培食用菌要选择远离污染源、水质清洁、排水良好、地势平缓、管理方便的林地。林地位置应避开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重点保护的林地,不应对现有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林分类型选择,郁闭度为0.6~0.8 的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猴头菇转化率、优质菇率较好;选择针叶纯林或针阔混交林其转化率、优质菇率更好。因此可选择落叶松、红松、杨树、辽东栎、核桃楸、白桦等纯林及各种针阔混交林。

3 林下栽培与管理

林下栽培是充分利用林地条件,在不破坏其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猴头菇仿野生栽培的作业方式。主要环节有林地清理,林地畦床准备,林下栽培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在选择好的林下做畦床,畦床宽为80 cm,长度随地形而定,扒开林地地被物即可。畦床间留出80 cm作业道。畦床消毒用石灰粉,均匀撒施,用量为200 g·m-2,并浇透水。

畦床上搭建高60 cm的拱棚,上覆塑料膜、遮阳网。塑料膜采用聚丙烯,厚度0.04 cm;遮阳网遮阳率50%~75%。

将成熟菌棒运至林下进行摆放,在拱棚内沿棚两侧平卧顺次摆放,接种点朝下。

出菇管理首先进行催蕾:连续6~12 d,覆盖薄膜控制温度18~22 ℃,菌棒湿度保持65%,促进菌丝相互交织成放射状组织,周围菌丝会不断输送营养和水分,放射状组织不断膨大,菌棒表面呈胶质状原基聚集,菇蕾逐渐形成。将菌棒翻转,接种点向上即逐渐出菇。其次进行保蕾成菇,即出菇过程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温度控制在15~25 ℃,通过通风强度和喷水调节林内温度。出菇期间,每天早、午、晚各微喷1 次,林间湿度达到80%~90%,菌棒湿度达到65%以上,如果有白色菌刺生成,长度0.8 cm时停止喷水,2 d后可以采菇。

林下猴头菇栽培很少见病虫害,尤其是在畦床上搭拱棚,基本阻挡了虫害的发生。首先掌握好各生产环节的消毒技术及管理好卫生条件,会大大降低其病虫害的发生率;其次物理防治的方法可以基本解决病虫害的问题。

林下种植猴头菇是生态农业吗,林下猴头菇图3

4 采收与储藏

采收是食用菌栽培的最后环节,为了保证食用菌的质量,采收就要做到“适时”。采收可分为3 潮菇。菌刺长1~2 cm,手感富弹性,菇形饱满,直径8~10 cm即可采收第1 潮菇;第1 潮菇采摘后,减少喷水,使菌棒湿度保持55%~60%为宜,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将菌棒侧立,接种点朝下,5 d 后进行补水,每天早、午、晚各微喷1 次,每次15~20 min,30 d 左右子实体直径达8~10 cm 采收第2 潮菇;第2 潮菇采收后,因夏季高温菌棒停止生长,每天早、晚各微喷1 次;约45 d 后,将出现菇蕾,及时微喷补水,每天早、午、晚各1次,30 d左右采收第3潮菇。

猴头菇产品可以直接销售或冷藏保鲜、冷冻储藏或制成干品。冷藏保鲜方法采用容量在几吨到几十吨的中、小型冷库,冷藏保鲜温度为1~4 ℃,一般保鲜时间为20~30 d。冷冻储藏时,鲜菇预冷后进冷库保存,冷链运输,以免产品受到2 次污染,冷库温度为-18~-20 ℃。干制可晒干或烘干。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