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鱼类教学设计

2023-04-14 15:54 生活经验 0阅读 投稿:小七

我国盛产各种鱼类,较早使用鱼肉作为菜肴,所谓“1海味”中的“海味”就是用名贵海鱼制作的筵席。

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富含蛋白质,且人体可利用的蛋白质可高达96%。鱼肉是由肌纤维较细的单个肌群组成,肌群间存在着许多可溶性成胶物质,所以组织结构显得特别柔软。煮熟之后,仅损尖水分10~30%(畜肉可达50%)。由于鱼的肉质细嫩、结构松软,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最适合于病人、老人和儿童食用。

祖国医学对鱼类的医疗性能非常重视,应用较多的是鲤鱼、鲫鱼、黄花鱼、鳝鱼、鳖、墨鱼等。

一、鱼类的营养成分

鱼肉所含的营养成分因鱼的品种、年龄、鱼体部位,产季节和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致如下:

1.蛋白质 一般含量在15~20%左右,其氨基酸的组成与畜肉相似。

2脂肪鱼类脂肪含量一般在1~10%左右,而鲫鱼可达17%,但在全身分布是不均匀的。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所组成,通常呈液态,易为人体所消化,消化率为95%左右。此外,含有甘二碳五稀酸,故具有特别的鱼油味。

3.无机盐 鱼肉中的无机盐一般为钾、钙、镁、磷、 钼、碘的盐类,约为1~2%。钙、磷含量一般多于畜肉。海水鱼含钙比淡水鱼高,含碘尤为丰富。

4.维生素鱼类食品也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鳝鱼、海蟹及河蟹所含核黄素特别丰富,并含有能分解硫胺素的硫胺酶。所以,对这些鱼类应趁鲜加工京调,防止硫胺素损失。另一方面,鱼应烹熟后再吃,否则会破坏其它食物中的硫胺素,故不提倡吃生鱼(还有寄生虫等原因)。海产鱼 (鳕鱼和鲨鱼)的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为提炼鱼肝油的良好原料。

5.水分 鱼肉中约含80%的水分,烹调时约损失10.5~34.5%。因此,鱼肉在烹调后仍可保持其肉质的松软,易于消化和吸收。但因为水分较多,容易腐败变质,所以鱼肉较难保管。

二、鱼的种类 成水水

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可分为淡水鱼和咸水鱼两大类。一般内陆江、河、湖泊、池塘中所产的鱼,统称为淡水鱼;产于海洋中的鱼统称咸水鱼。谈水鱼约有500多种,咸水鱼约有1000多种,现仅就经常食用的主要品利介绍如下:

1.淡水鱼

(1)鲫鱼 它对各种水域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师

单体侧扁,头部尖,背脊部隆起,尾部较窄,鳞小刺多背、腹部均为灰黑色,腰部灰白。鲫鱼具有肉嫩味鲜,营养丰富的优点,是我国的重要食用鱼类之一。四季均有鲫鱼供应,以2~4月及8~12月产者为最肥,烹制时宜烧、炸、熏、蒸等。

(2)鲤鱼是底栖性鱼类,能在各种水域中生存。鲤鱼体侧扁,背部苍黑色,体侧暗黄,腹部灰白色,嘴边有须一对。尾鳍下叶呈桔红色,有的胸、腹、臂鳍为金黄色。也有的全身呈淡金黄色。

江、河、湖泊、池塘中皆有鲤鱼,四季均产,以9~11月间产的最为肥美,一般以0.5~1公斤重的为好。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上等食用鱼类。

烹制时宜红烧、干烧、清蒸、煎、炸等。

(3)岩鲤常栖息在水流较缓的底层,也是底栖性鱼类。体呈长菱形、扁侧,头部较小,腹部圆,背部隆起头背部呈灰黑色,腹部银白。体侧每一鳞片后部有一黑斑,因此形成的体侧有12~那条斑纹。各鳍均为黑色,口旁有两对 大短须。因其体腔小、肉质厚、刺少、细嫩、味极鲜美,是人们喜食的上等鱼类。岩鲤主要产于四川的江津、重庆、长寿、涪陵、万县、忠县等地,产卵期为2~4月及8~9月。烹制时宜烧、炸,馏、蒸,以干烧为佳。

(4)草鱼 又名鲩鱼,体长,略呈亚园筒状,头部宽平,体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生长快,肉质品级高,是我国优良的饲养品种,大者体长可达一米,重达30公斤以上。

草鱼生活在江河湖泊中,四季均产,产卵季节在4~6月份。烹制时适宜红烧、干烧、炒、熘、炸等制作方法。

(5)白链白鲢又名鲢子鱼,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口大限小,鱼体扁侧,腹部狭窄,头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白鲢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分布于江河湖泊及池塘中,5~6月为集中产卵期,以冬季出产的质量最好。

烹制时宜红烧、干烧、蒸、炸等。

(6)鲶鱼又名鲶巴朗、河鲶、鲇鱼等,栖息于江河缓流中,为中下层鱼类。体表光滑无鳞,呈灰褐色,表皮富粘液腺,头部平扁,口阔眼小,有长须一对。鲶 鱼 生 长较快,常见的体重为0.5~1公斤,大者可达2~3公斤,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味极鲜美,为四川的优良食用鱼类之一。

鲶鱼分布于江、河、湖、塘、沟渠中, 四 季 均产,以9~10月产者为最肥,产卵期在5~7月。烹调时以红烧、于烧、清蒸、作汤菜为最好。

(7)乌鱼 又名黑鱼、乌棒,为底栖性鱼类。体 长无鳞,体稍呈圆筒状,灰黑色,有不规则黑色花斑。口大、有尖锐细齿。乌鱼肉厚,刺少,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乌鱼分布于江、河、塘、堰及沟渠中,产量较少,产卵季节为5~7月。烹制时宜熘、炒、烧、蒸、制糁等。

(8)青波 为底层栖性鱼类,体长、稍侧扁;头锥形。背鳍基部前有一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下。背部呈青黑色,休侧鳞片有明显的黑色边缘。肉质细嫩、味美,为人们所喜食。

四川的青波分布于南充、江津、合川、重庆、开县等地。产卵期在4~6月。烹制时常用于红烧、干烧、炒、炸等制作方法。

(9)江团 又名肥沱、长吻鲍,是生活于江河中的底层鱼类。体长,形浑圆无鳞,背部灰色,腹部白色,鳍灰黑,眼小,口下角有须四对,肉质细嫩鲜美,少细刺,被誉为淡水鱼中的上品。最重者可达10公斤以上,常见的也在2公斤以上。

四川的江团主要产于岷江的乐山江段,长江的重庆江 段,产卵期在4~6月。烹制时宜烧、蒸、炒、熘等,以清蒸为最佳。

(10)鳜鱼鳜鱼又名刺薄鱼,鲜花鱼、桂鱼等。性凶猛,以鱼、虾等为食。鱼体较矮而侧扁,眼大,口大,有细齿。鳞细小,背部略呈弧形,背鳍硬刺发达,体背及体侧色 体圆棕黄,带金属光泽。体侧有许多垂直黑条纹及不规则的棕黑色斑点。鳜鱼肉质细嫩,鳞细刺少、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上等鱼,但产量较少。繁殖季节一般在5~7月,以2~3月所产者最肥。

烹制时适宜清蒸、红烧、干烧、炸等方法。

(1)鳝鱼鳝鱼又称黄鳝,栖息于池塘、沟渠、稻田等处。离水时以口咽辅助呼吸,故出水后不易死亡。鳝鱼休细长、呈黄褐色,光滑无鳞、粘液较多。鳝鱼营养丰富,除含铁及维生素A以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氮基酸,尤以组氨酸含量较高。鳝鱼味鲜美,素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中医认为,鳝鱼可以补中益气,对虚损、血气不调、风湿、糖尿病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鳝鱼死后,体肉组氨酸会很快转变为有毒性的组胺,故不能用已死的鳝鱼来制作菜肴。四季均产鳝鱼,以4~6月为旺季,6~8月为繁殖季节。烹制时宜烧、煸、炖、炒等。

(2)鳗鱼鳗鱼又名青鳝、白鳝,体细长,前部近似圆筒状,后部稍侧扁。体表光滑,多粘液,头长而尖,眼小,口较大,背部呈暗褐色。鳗鱼肉质细嫩、味极鲜美,且富含脂肪,营养价值较高,为上等食用鱼之一,在四川省分布于长江、嘉陵江干、支流及通江河的湖泊中,产量不大,成熟年龄约为5~8年。

加工鳗鱼时应在地上铺干炭灰,将鱼放在灰上,让其活动去掉粘液,再用水清洗,剖腹时注意不要弄破鱼胆。

烹制时常用于蒸、烧、炸、熘等。

(3)鳖 又叫足鱼、甲鱼、团鱼等,系爬行纲动物。体圆扁,背和底部均有坚硬的甲,头略呈三角形,头、尾及四肢均有鳞,能缩入甲内。鳖骨软,肉多而细嫩,味鲜美。分布于河、湖、池沼中,四季均产,以6~7月所产最肥最多。烹制时,宜红烧、清蒸、清炖等。加工时注 意必须活宰,死鳖有毒,不能食用。

2.咸水鱼

(1)大黄鱼大黄鱼又名大鲜、桂花黄鱼,属石首鱼科。是暖水性和集群性近海鱼类。体侧扁长,最大者可达750毫米,重4公斤以上。金黄色,头大口阔,尾柄细长,刺少,鳞较小,是我国主要海产中四大经济鱼类之一。可加工成冰冻鱼、咸黄鱼、黄鱼鲞、瓜鲞等。大黄鱼的鳔可制鱼肚、鱼胶(能止血、防止过敏性紫斑),肝为提炼鱼肝油(维生素A、D)的原料,鱼籽可供食用,鱼肠等废弃物可制鱼粉、鱼油。

大黄鱼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江苏、浙 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均产,舟山群岛产量最多。烹制时宜烧、炸、熘、蒸等。

(2)小黄鱼 小黄鱼又名黄花鱼、小鲜等,也属石首鱼科。喜栖息于软泥沙质海底。有明显垂直移动现象。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体长、侧扁,头较大,酷似大黄鱼,尾近圆形,尾柄较短,鳞较大。 两侧及腹色全黄,背部灰褐色。肉质细嫩,呈蒜瓣状,味鲜 美,肉多刺少,刺肉易分离。为我国四大经济鱼之一。经加工可制成咸小黄鱼、小黄鱼鲞、小黄鱼干等。

小黄鱼资源分布极广,南自福建,北至辽宁沿海各地都有生产。汛期略有不同:浙江的舟山渔场是春分至立夏; 黄、渤海和苏北是清明到立夏。烹制方法与大黄鱼同。

3)带鱼:带鱼又称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群集于中上水层,夜间上升到表层活动。体侧扁,呈带形,长可达一米余。身体呈银白色,光滑无鳞,头小口大。背鳍很长,胸鳍小,无腹鳍,臂鳍退化呈短刺状。带鱼肉细刺少,营养丰富,产量较大,是我国主要海产四大经济鱼类之一。加工后制成冻带鱼、咸带鱼、风干带鱼等。

带鱼分布极广,我国各海域均产,浙江、山东等地产量最大;山海关产的质量最好。每年9月至次年3月为出产旺季。烹制时宜烧、蒸、炸、煎等。

(4)墨鱼:墨鱼又名乌贼,头足纲动物。鱼体呈袋形,头部发达,眼大;有触须八根,另有两根较长的触腕,皆生小吸盘。鱼体中部有一舟状背骨,包裹在外套膜中 。体内囊发达,遇敌害即放出墨水遁逃。

墨鱼肉质脆嫩,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并有除寒湿,上血,收敛及益胃通气、治妇女闭经等功效。骨、汁均可入药。墨鱼为我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销外,大多制成冻墨鱼或千品,畅销国内外,是一种珍贵的副食品。

墨鱼分布于户东北部湾至山东沿海一带,其中舟山群岛、嵊泗列岛、温州、汕头外海,北部湾等地为主要产区。生产季节一般在5~6月。烹制时常用于烧、煸、炒、炖、烩等。

3虾、蟹

(1)河虾 内陆各虾类不多,仅有河虾、湖虾、塘虾等。虾体分为头、腹两部,外有甲壳,体小,肉少,呈淡青色。河虾产量较少,除供鲜食外小亦可供药用,有壮阳、滋阴益肾、强筋等功能;是一种较好的强壮滋补食品。,主要产于淡水池塘、河川、沟渠中,四季均产,每年8~9月为旺季。烹调时可生食或熟食。熟食常用于炒、炸、烧菜、制汤等一生吃则制作“醉虾”食用。

(2)蟹蟹是甲壳纲,十足目动物,水陆两栖,种类较多,有江蟹、湖蟹、河蟹、海蟹等。蟹外披甲壳,腹部扁平。雄蟹螯足较大,左右两足大小悬殊较明显,雌蟹螯足较小,左后略有差别。

蟹味鲜美,营养丰富孙且有散瘀血、通经络,解漆毒续筋接骨等功能但螃蟹不易消化,所含胆固醇较高(每106克蟹黄含胆固醇446mg),患有感智,胃炎人冠 心 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不宜食用。未煮熬的蟹 及死蟹不能食用。

蟹分布于河、湖、塘中,四季均产,秋季为盛产期,我省产量不大。

烹制时宜蒸、煮、炸、制馅等。

三、鱼类的保管方法 鲜鱼山保管

鱼类的含水量较高,肌肉比较细嫩,碰伤后易被微生物 侵入,引起腐烂。鱼死后,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小分子物质,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对鱼类的保管,应采取有效措施。具体方法有:

1活鱼的保管活鱼一般可采用塘坑保管,网箔保管和池盆保管等方法。前两种方法必须有现成的设备,且适用于数量多,存放期长的;后一种对鱼量少,存放时间短的饮食业较为适用。容器以水泥小池,木盆或石缸为宜。为减少鱼的活动,延长成活时间,容器盛水不宜过多,以鱼背能直立即可,但应勤换清水,水温以4~6℃为宜,注意水中不能混有酸、碱、油质。

2鲜鱼的保管 由市场或水部门供应的鲜鱼一般采用 冷藏保管。

在没有冰箱及冷库情况下,应勒进快销,尽可能不储藏。必须储藏时,可用散冰层保管法,即先在容器底部铺一层碎冰,然后码一层鱼,再铺一层冰,一层鱼,依次码好,周围也要填入碎冰。冰藏时应先将鱼体洗净,尽可能取出内脏,不使其肉破裂,以免肌肉组织受到污染。这样可以保管3天左右。注意排除下层积水,以免鱼虾在水的浸泡下肌肉组织变软,为细菌繁殖造成条件。

3.活虾、活蟹的保管 活虾、蟹可放置水中保管,但螃蟹容易死亡,宜用篓筐盛装,并限制其活动,防止消瘦。夏季要注意通风;白露以后要保持适当的温度,不宜放在通风处。鲜虾以放入冰箱中为宜。


第四节 鱼类教学设计图1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