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访贤和三顾茅庐

2023-02-06 10:03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清水洗历史,樱桃小果上桌:

三顾茅庐,三访贤

周文王渭水访贤,访得是姜子牙。刘备三顾茅庐,请的是诸葛亮。

姜子牙和诸葛亮都是贤能,或者是传说中都是贤能。

人才难得,难得的都需要别人三请,三请似乎才显重要。

重要的还就是能够担当大任。在历史上还都出现了托孤。

父亲去世了,儿子还得辅政。

这得需要多么大智慧,多么大的胸怀,多么忠实的人才能够担当呀?

姜子牙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还把自己的女儿邑姜嫁给了周武王。

邑姜成了周武王的王后,生下来的儿子也就是天子,天子也是姜子牙的外孙,姜子牙似乎也没有吃亏,也不再成为外人了。

有了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提升。

都是自己人,干的也都是自家的事,自家的事自然就要出力,有多大力出多大力。掖着藏着似乎也说不过去。

姜子牙做到了尽心尽力,留下了很多功绩。

自己的外孙,爷爷没有了,外公还不得亲力亲为?

诸葛亮没有女儿嫁给刘禅,但是他的《出师表》也能够说明他在尽力,即便刘禅天生不是当君王的材料,但是诸葛孔明似乎也还是挺有耐性。

流传到今天的孔明灯据说就是他研发的。

在三国时期,确实很难得。难得的足以可以被认为是高科技。

火烧赤壁得了解天文地理,哭荆州是要读懂人情,七擒蒙括玩的就是心里战术。

诸葛亮还就是做到了多方面的精通。

不仅仅是智慧,还有忠实。忠实和智慧,两者还需要兼具。

有了诸葛亮的到来,刘备还就是摆脱掉了以往浮萍似的生活。

刘表失去荆州之后估计也难受,曹军被烧,曹操自然也不好受,但是蒙括在七擒之后还就是甘下心了。

谁让刘备身边就是有了一个诸葛孔明,而自己就是没有。

诸葛亮要的也就是一个结果,他所服务的就是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请的,别人没有三顾,这能怪谁?

贤能自然也有贤能的讲究。

是谁,为谁服务很关键。

姜子牙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周文王渭水访贤,访的是一个姜子牙,收获的是一个王朝。

确实是一大堆的功勋好处,想来也值。

后人们兴旺发达了,和姜子牙后来的联姻,自然属于进一步的巩固。

双方都努力,双方都受益。

周文王有眼光,姜子牙确实也是贤能。但是贤能也需要真正的慧眼去辩识。

正好周文王身边缺这么一位,不管当初,姜尚直钩是在钓鱼还是钓人,周文王都不在乎,他在乎的就是这人可以为自己所用。能用,用到最好,那就是效果。

周文王和姜子牙其实也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只不过这个千里马确实属于汗血马的级别。

不仅为周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还把女儿嫁给了周武王,自己后来还成了天子的外公。

这样的付出,对于姜子牙来说,想来也是非常荣幸。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刘备的儿子虽然不如刘备,似乎诸侯亮依然在尽心尽力。托孤来自于先帝刘备,自然诸葛亮后来的尽力还是看在刘备托孤的份上,当初三顾茅庐的诚意上。

不知道当初的刘备是不是在效仿周文王,或者是想效仿周文王,但是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似乎还就是对得住刘备。

伯乐相千里马,千里马遇伯乐,这本身就是两方面受益的事情,大家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你提供条件,我施展才能。

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肯定还在南阳的茅草屋中,卧龙岗里虽然有龙,但是有龙一直卧着,总也不是事情。

是人才就应该发挥人才的作用,只有一个人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人生的真正价值才能够体现出来。

比如诸葛亮,或者就是姜子牙。

刘备想效仿周文王,诸葛亮也确实具备姜子牙的潜质,但是刘禅却还就是没有达到或者是没法达到周武王姬发的高度。

同样是托孤,形式相同,所托不同,也会出现明显的不同。

在姜子牙的助力下,人家周武王伐纣成功了,而且还建立了周朝,而且周朝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跨度最长的一个王朝。而刘禅呢,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就很快投降了。

投降了别人,还谈什么建功立业。

即便他的父亲有愿望,确实三顾了茅庐,但是结果,还是被他一个人给玩砸了。

刘备不敢想,估计诸葛亮在知道了之后,也只能是唉声叹气,如同他的《出师表》一样,再苦口婆心地来段《太出格》,刘禅也只能是似懂非懂罢了。

刘备没有了,诸葛亮没有了,你让刘禅怎么办?

他不可能请到别人,估计也想不到去请人,没有人给他拿主意,他不投降还等什么?

天生我材必有用,刘禅也就是投降的料,刘禅的投降确实成全了曹丕,以及接下来的曹丕的称帝。

人家曹操没有干过诸葛亮,但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却比刘禅的天质好,这有什么办法呢?

当年刘备请到了诸葛亮,曹操急的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现在刘禅也没有依靠了,曹丕还不就胆大了。

刘备不是曹操的对手的时候找了个诸葛亮,后来属于曹丕和刘禅的单挑,自然也只有刘禅投降了。

相对于周文王来说,刘备的三顾茅庐还算值。

没有阻挡住曹丕称帝,诸葛亮也算是尽力了。在刘备的生平中,能够拥有一个天府之国,也没有白忙乎。

毕竟是白手起家,这和周文王还不同,周文王在遇到姜子牙之前,就已经把西岐打理出了自己的格局。姜子牙的发力,也就是伐纣,灭掉商汤,扩大疆域。

起点不同,结果不同也属正常。

但是在商汤建立的过程中,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个类似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伊尹,作为似乎也像极了姜子牙。

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

姜子牙是老年的时候被启用,伊尹的出身,据说还就是低微,但是低微出身的人也依然有抱负,可以有抱负。

抱负还就是成全了一个商汤王朝。

在周武王伐纣之前,据说商汤也已经存在了五百年。

五百年自然也属于不短,不短的自然也有伊尹的功劳。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有莘国空桑人,一说山东省曹县,史籍记载生于洛阳伊川,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伊芦山是伊尹晚年隐居采药的地方,此山因之得名伊莱山,后演变为伊芦山。

据说伊尹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联合仲虺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号"阿衡",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

周文王是三访,刘备是三顾,成汤是三聘。

贤能可以贤出不同,但是出山的程序似乎也重要。

必需达到三次,或者是三次以上。

贤能可能也不会一开始就说自己是贤能,即便是真贤能,也要谦虚谦虚,还要谦虚三次,一次还不行,考察不出来者的诚意。

对于真正的贤能来说,来人的诚意最重要。

比如前期的出力,后来还可以托孤。

姜子牙是,诸葛亮是,历史上的伊尹竟然也是。

伊尹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为了自己的报复,他还是甘愿做起了有莘国公主陪嫁的橱子。

橱子的身份还是让他有机会接近了成汤,但是在见到成汤之后,他还是让人家进行了三聘才答应。

来都来了,来时的目的就明确,明确了目的还就是不说,或者是不说透,说一半。

说一半之后还让人想?

掖着藏着的,即便是出身低微,但是出山还就是出山,该有的步骤一步也不能少。

成汤在得到伊尹的帮助之后还就是灭了夏朝。

敢情夏朝的灭亡也就是一个陪嫁橱子的念想?

全国那么多橱子,这让人多着急。

但是成汤还就是启用了橱子,而且还实行了三次聘请。

这礼遇,也是高高的。

成汤的三聘,似乎聘的也值了。

如同周文王,或者就是刘备后来的效仿。

成汤在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在建立商朝之后,成汤对伊尹也进行了托孤。

贤能似乎还真是贤能,贤能难得,就尽可能地多用。

伊尹还就是为商汤辅政了好几代后人。

毕竟是开国元君请来的,而且还是三聘,三聘才答应的人自有来头。

成汤重视,他的后人也没敢怠慢。

更有甚者是,在一千多年之后,刘备用同样的方法,还就是请到了诸葛亮。

诸葛孔明似乎还就是像极了姜子牙和伊尹。

诸葛亮虽然后来没协助刘禅统一中原,但是能有个天府之国,其实也是收获。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