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浩荡恩泽天下

2023-02-08 10:17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赏析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冲天耳三足大香炉(又名一统江山鼎)

皇恩浩荡恩泽天下图1

一、概述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1402年夺位登基,改年号为永乐,正因为夺位一事,历史上对朱棣褒贬有之。但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去看待和分析,朱棣对中国历史是有积极贡献和深远影响的,不失为一代文治武功伟大的君王。经明成祖朱棣励精图治,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世界各地商贾云集于华夏,世界各国的使节从四面八方来中国进京朝贡,呈现出了空前繁荣,国泰民安的永乐盛世。明成祖即位后,五次亲征漠北,扫除了元蒙的残余势力,解除了西北对明朝的威胁。他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造北京;他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东北的少数民族,使之成为东北的安全屏障。他下令征讨南越和云、贵、川,设置了督护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土司制度,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基础上大力整顿吏治,为明、清两代近600年的基业打下了坚实的政制基础。他下令编撰《永乐大典》,是有史以来最全的大百科宏篇巨著。他开放了临海口岸,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东南亚和印度沿岸国家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融。他一边由郑和开拓海上贸易,一边靠陆路连通中亚地区,我国古陶瓷中最为有名的“永宣青花瓷”所用的“苏麻尼”青花钴料就是顺着两条贸易之路而来到中国的。赏析一此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冲天耳三足大香炉(又名一统江山鼎)高:65.5cm,耳距:68.5cm,口径:38.8cm,是迄今已知的中国古瓷鼎中之最。在唐以前是没有鼎、炉之分的,无论大小,双耳三足或双耳四足者皆为鼎。到了宋代,随着礼佛焚香之风盛行,“香炉”才有定义。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记述:“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从中可知,在宋代之前是没有香炉这一说的,大家礼佛焚香时用的器皿是祭祀祖宗所用的鼎彝之类的器皿而已。

皇恩浩荡恩泽天下图2

北宋吕大临编撰的《宣和博古图》等专著,对香炉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各地原本不太熟悉古器物的制瓷匠们有了按图索骥的参照物,使香炉的造型有了根据并日臻完美。到了元代,因元蒙人粗犷霸悍,始有大型的鼎式炉出现,但多为铜制。元、明以后,传世致今的超大型的瓷制鼎式炉仅见于永乐时期所烧制的青花江崖海水纹冲天耳三足大香炉(又名一统江山鼎)。

赏析二“江崖海水”之江崖,亦称为“江牙”、“江芽”或“姜芽”,即山头重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江崖海水”之海水意即“海潮”,“潮”与“朝”谐音,寓意为“朝贡”,又因大海波澜壮阔,无边无际,于是引升为“八方来朝”的深刻含义。“江崖海水”一般是饰于龙袍或官服下摆的吉祥图案:在波浪翻滚的波涛之中立有山石,其寓意之一为“福山寿海”,寓意之二为“吉祥绵续”,寓意之三为“一统江山”,寓意之四为“国土永固”,寓意之五为“主宰江山社稷”,寓意之六为“八方来朝”。

皇恩浩荡恩泽天下图3

赏析三此鼎宽边直口、束颈、鼓腹、收腰、兽足、两个呈“S”形的冲天耳对称置于鼎之肩上,耳根与鼎腹之间置一如意云朵作为装饰:一来是为了美观,二来是为了更加突出主题,三来是为了遮挡住耳根的透气孔。在束颈部位均匀的排列着10个鼓钉绕颈一周为饰。三只兽足被设计为肥壮敦实的麒麟腿足,在腿与足的过渡间鼓出一周弦纹为饰。整鼎分成口、颈、上腹部、下腹部、耳、足、鼓钉、如意云朵等8个部件组合拼结而成。为了减轻重量,防止在烧制过程中变形和垮塌,将口、耳、足、鼓钉等四个部件作为中空;为了鼎坯易于风干,为了防止在窑炉高温中炸裂,在中空的每一个部件上都置留了透气孔。

赏析四此鼎除三兽足足底和鼎的腹底露胎之外,通体满施釉。鼎内施白釉,白釉施釉肥厚,“堆若油脂”。白釉微微泛青,呈淡淡的“湖水蓝”之青色,这是因为在釉子当中添加了凤凰草的草木灰所致,这种呈“鸭蛋青”的釉色贯穿了整个明代。

三兽足足底和鼎的腹底露胎处,胎质坚实、细密、洁白、糯质感极强,偶有细微的“红”,“褐”色的“火石红”从中溢出。观之,显得是略显粗糙之砂底;抚之,却似绸缎般的光润细滑,而这些都是早期“麻仓山”之瓷土所表现出的典型特征。据史料记载,“麻仓山”之瓷土,取至明代的成化时期而终结。

鼎的外部满绘青花江崖海水纹,但青花的施彩方法与常见的青花施彩方法却有所不同。其采用的是费工、费时、费料且施彩难度极高的“蓝地留白”的施彩方法,俗称“倒挂彩”。普通的青花施彩方法是在白地素胎上直接绘就青花纹饰和图案,而“蓝地留白”的施彩方法则是以繁密的青花作为“地子”,在青花地子上留出些许的空白用以表现出所要表现的纹饰和图案。因此,对工匠的绘画技巧和施彩的技术要求极高,非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工匠所不能为。此种“蓝地留白”的施彩技法,往往运用于名贵珍稀的重器之上。 赏析五此鼎采用“蓝地留白”之技法用青花描绘的江崖海水是波涛汹涌翻腾,巨浪滔天,而山崖却魏然屹立于波浪之间……。整个画篇的气势恢宏,意盖云天,且将动与静巧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动中蕴含着静,静中又育着动;再加之此鼎雄浑威武,霸气彪悍的硕大体型,将帝王之气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给人以强烈地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感。

其青花所表现出来的色泽是深遂浓艳的湛蓝,有品味、有格调,迎光45°角细观之是蓝中泛出红紫;在青花浓积处是坑入胎骨,且泛出些许不均匀规则的金属“锡斑”和“铁锈斑”,在青花的边缘部分所表现出来的是水墨画般的“晕染”效果和“毛刺”现象。侧光细观釉面,会发现整个釉面满是“桔皮坑”和“桔皮纹”,这林林总总绝佳的效果全都有赖于进口青花钴料“苏料”的特质表现。

由于其当时陆路和水路的畅通,中外文化和贸易得以频繁的交流,从而从古波斯带回了上等的青花钴料“苏料”。“苏麻尼勃青”波斯语为“拉吉瓦德”,意为如青金石般的蓝色料,产自古波斯的雷伊城(今伊朗德黑兰城以南约40公里处)。由于“苏料”的特质表现,再加上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窑工们的智慧,将“苏料”的青花着色和青花发色发挥到了极致,催生了蜚声海内外的“永宣青花瓷”。“苏料”在当时就是非常名贵的“舶来品”,非景德镇官办的御窑厂所不能使用。用如此珍贵的青花钴料施于这件超大型的大鼎之上,可见其当时对这件器物的珍视程度非同一般。 赏析六明代正德年间进士邵经邦所著的《弘艺录》中记载:“永乐帝于奉天门御朝时,在宝座上坐定后,内使奉一个刻山河之形的香炉置于榻前,奏道:安定了!”。据此推测:此鼎炉应是永乐皇帝御朝时的御用品。此鼎从器型、胎质、用料、做工等等方面来综合研判,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上乘之作;从其用料的珍贵程度和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来看,此鼎达到了其当时制瓷工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从其有特殊寓意的纹饰再结合其硕大的形体来推断:此鼎来历非凡,应是明朝永乐皇帝御制。从存世量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同类别的鼎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只,在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只,均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另外,在90年代时,从景德镇明代御窑厂窑址出土的碎片修复了一只,现珍藏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内。就其存世量来看,此件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冲天耳三足大香炉(又名一统江山鼎)应为国宝级的国之重器,乃无价之宝。

七、综述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层并延续至今的文明,她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她亦必将以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继续影响当下的中国和未来的世界。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和指示占其政制纲领的60%之多。在风云变幻莫测的当今世界、在世界格局不断被打破和重组的进程当中、在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华文化——这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是在世界范围通行的“黄金名片”、是我们手中“王牌中的王牌”。我们老祖宗所遗留下来的每一件古代艺术品都是一个文明和文化的载体,都能讲好一个个鲜活的“中国的故事”。此件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冲天耳三足大香炉(又名一统江山鼎)的重光和复出,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代伟大帝王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故事,见证了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传统的友谊和贸易往来。它以其威武雄壮的体型和气吞山河的气势向我们讲述了显赫贵胄的前世,以它保存至今的稀罕珍贵展现了今生的辉煌,它还将以特殊的身世在未来的时光里发扬光大,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们“讲好中国的故事”。仅以此篇文章向党的生日献礼!

陈天宗 周正生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