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鼓舞(凉州鼓舞表演)

2023-02-26 10:32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凉州扇鼓舞

选自《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凉州贤孝博览馆 赵大泰 整理


凉州鼓舞(凉州鼓舞表演)图1

一、扇鼓舞起源

扇鼓舞也叫宾鼓舞,因其所用道具是蒲扇形的鼓而得名。

鼓用牛皮蒙制,民间有“师公子不吃牛肉在鼓上报(仇)”的俗语。

扇鼓舞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扇鼓舞形式虽然大同小异,但其表现的内容,舞蹈的目的及道具的装饰,舞者的服饰却大有区别。

在武威城北乡一带,扇鼓舞是师公子祭祀活动——跳大神的主要表演形式,主要在多种祭祀活动中通过敲扇鼓,做各种舞蹈动作,进行祈福、禳灾。

关于师公子和扇鼓舞,有这样一个传说:古代有一个姓师的读书人,命途多蹇,屡试不第,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有一天,当他到一棵歪脖子柳树下结束生命时,被一仙人救了。面对恩人,师公子说:“你为什么救我?我一介书生,既无缘科场,又不懂营生,还是死了的好。”

仙人便赐他一面扇鼓,几卷经书,到民间了病祛邪,借以为生。

师公子不同于正宗的儒释道三家,属于邪神一路,但由于师公子读过书,是巫婆神汉这路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所以神婆子“开眼光”时要拜师公子为师。

有关史料表明,师公子和扇鼓舞很可能与古代羌人由游牧转向农耕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关。

有些地方“祭山”或“祈雨”时也会跳扇鼓舞。祭山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日、月、山、水的崇拜,每年为了庆祝五谷丰登,在农历六月初六、七月初七、八月十五等不同季节的时间里,杀鸡宰羊祭奠山神的恩惠,这一种古老的习俗在一直延续。


凉州鼓舞(凉州鼓舞表演)图2

二、师公子祭神时跳的扇鼓舞

通常庄户人家家道不顺、多灾多难,认为是鬼邪作祟,就向“神”许愿,待灾免病除,亨运相通,即择良日请端公前来请神下界,以“还愿”,此活动多在十冬腊月农闲之时进行。

届时,主家在院场内搭建起席棚,由请来的师公子师徒一行跳大神,做好准备后,由师公子“请神”,即安放“神位”,供奉香火和供品;“传唱”,即打扇鼓,鼓手少则一对,多则三四对,在一大锣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反复轮换跳打多遍;“开山”,即师公子用刀割破自已的头混以鸡羊血给各路神还愿;“送神”,即最后送走各路神仙。此过程中,每对鼓手打一遍称为一“坛”,屋里屋外,要灯火通明。

若是大户人家举办此种仪式则亲朋祝贺,摆酒设宴,歌舞数日,通宵达旦,场面十分阔绰,活动颇具娱乐性。

家中有人久病不愈,认为是妖邪缠身,也许愿请神灵保佑,但终不灵验,只有请神下界擒拿妖邪,方可逢凶化吉。这种坛设在堂屋,只请一对跳扇鼓舞的师公子,在夜间进行。这时的扇鼓舞则包含在系列巫术活动程序之中。

开坛后,先跳一段扇鼓舞,然后请“神”下界。连续地进行请水、吞刀、吐火、念咒等一系列程序后,当神灵“附体”时,师公子们分别拿宝剑、刀开始跳跃着斩妖除邪,并将鬼邪驱逐于荒野,斩杀妖鬼于刀下方回。再跳扇鼓舞,以安慰神灵。

这种坛式师公子的装扮却有讲究:一般头戴“马头纸”,腰系红色八卦裙,佩系八宝铜铃十二个,再加上司刀、宝剑等足以震慑妖魔鬼怪。

扇鼓舞表演时,师公子边击边舞,在“嘭嚓!嘭嚓!”的鼓场、环声中表演着“禳鼓”“揉麻窝子”“单腿跳”“凤凰三点头”“线筢子”“禳星辰”“勾腿跳”及“躺凳”“跳凳”“踩凳”“跨凳”等舞蹈技巧动作,同时在鼓环声的伴奏下配以曲调高亢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唱腔,给人一种别致、独特的韵味。

由于武威一带的扇鼓舞跟师公子这一迷信职业如影随形,随着老一辈师公子的相继辞世和师公子这一职业的日益衰落,具有武威特色的扇鼓舞大有失传之势。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