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经开区历史文化

2023-03-07 13:46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濮阳经开区历史文化图1

据史书记载,宣房宫是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率领10万将士在濮阳瓠子(今新习一带)堵塞黄河决口之后所建。

相传,汉武帝元光三年,即公元前132年河决濮阳瓠子。汉武帝命汲黯(濮阳人)、郑当时(淮阳人)两个汉朝名臣兴工塞河,塞而复决。河水蔓延到山东巨野和淮阳泗水,淹没十六郡,长达二十余载。百姓深受其害,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去泰山封禅,回驾路过此地,目睹洪水泛滥不止,遂驻下,亲率将士、臣民数万堵塞决口。命令将军以下的人都亲自背土涉水堵口,他亲自把自己喜爱的御马推入浪中,把多年佩带在自己身边的玉璧扔到水中,以示祭拜河神,让河水回归故道,不再泛滥祸害百姓。皇帝御驾亲临堵口工地,在历代皇帝中也是开天辟地第一次,为后人抗洪救灾治理黄河树立了典范。《史记·河渠书》中把大禹治水与汉武帝塞河相提并论,盛赞武帝悲悯百姓,堪称一代明君。

大功告成后,汉武帝在河水决口之地瓠子口建造行宫,名曰宣房宫。后周扩建易作寺院,民感圣恩取名洪福寺。后经历朝多次修缮,明末清初是鼎盛时期。当时,占地数十亩,房舍近百间,楼阁殿堂鳞次栉比,三门四院,辉煌壮观。

濮阳经开区历史文化图2

寺院大门内有三世古槐一棵,汉代石狮一个(因为封禅,女人是不能跟随,所以宣房宫外只能放一只公狮子把门,而没有母狮子。),并排三个大门,钟鼓楼分别建在寺院的两个拐角处,进头门有哼哈二将,进二门是四大天王,进三门是十八罗汉,进四门是大殿。寺院内古柏苍天、碑石林立,大殿前建有群脊走廊,中间是转花式两层楼亭,下层全部是用木柱支撑,排列非常科学神奇,不做记号很难数清有多少根木柱,匾额上刻有“海阔天空”四个字。大殿后面塑有南海观音神像,每逢正月十六和四月初八都举行较大的祭拜活动,常年都是“佛前不断千年火,玉盏常照万岁灯”的景象。

当时,整个寺院被一条巨大的弯曲龙坑环抱,龙尾在后门,龙头在前门,龙坑中的水常年不断、清澈见底,周边柳树成荫,格外茂盛,每当早晨太阳升起时,洪福寺整个建筑倒映在水中,景象极其壮观,是当地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濮阳经开区历史文化图3

寺院西北角还建有文武学院。明代李师弘、清末书法家李多助曾在此任教。民国时期大名七师校长、革命教育家谢台臣曾求学于此。1929年改做濮阳第八模范小学。原中纪委委员、河南省常委刘晏春任教导主任,并亲编“汉宣宫、改学堂、铲除旧思想,救国救民不当亡国奴…”之校歌,为中华民族振兴培养了大批人才。1937年,国民党以宣房宫内藏有共党为由,将辉煌两千年的宣房宫拆掉。

现在的宣房宫(洪福寺)位于新习乡寺上村西头,占地2亩多,预留地7—8亩。现建有橘黄色琉璃瓦门楼装有红漆木门。门内有两棵古槐,槐树下有汉代石狮一个(市级文物),建有普通瓦房殿堂一座,内有神像,庙门上写有一副对联:一朝明君人人敬仰;千秋功绩代代称颂。院中建有亭子一座,各种石碑数通(明、清各一通),已初具规模,是附近13个村捐款捐物所建。寺院虽小,但它是汉武帝塞河筑宣房的见证。

濮阳经开区历史文化图4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