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

2023-03-13 14:38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千丘日记:1980年代以来的时光印记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1

重温我1980年代以来的日记

把日记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以及故事之外的故事

真诚地讲给你听……




《千丘日记》之散装随笔《上学路上》


我童年时代正式写日记之前,确实写了不少似日记非日记的东西,可惜几经辗转,保留下来的不多。

保留下来的习作,我权且称为“散装随笔”吧。

这些随笔真是太随意了,毫不讲究地写在捡来的处方笺的背面、写在信纸上、写在哥哥姐姐们用剩的笔记本上、写在假期作业本上,甚至写在老师给的多余的备课本上。

今天要读的这篇《上学路上》,我写在了一张信纸上。文中提到了算盘,大约是写于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样子。

内容大体如下: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2

▲ 我写在信纸上的《上学路上》



昨天早晨,我一起床就走到院中,吸了口新鲜空气,觉得挺凉快又舒服。

这时妈妈也起床了,吩咐我去割牛草。

我就走到厨房,洗了个冷水脸。

接着,我把洗脸水用来磨刀,把刀磨得锋快,简直象(像)一把武当剑。

我就背起背篓,拿起镰刀割草去了。

割草对我来说,是个很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不大一会儿,我就割了满满一篓草。

回到家里,我把草扔到牛栏,(就)吃早饭去了。

吃完早饭,我就背起书包和许多小同学上学去了。我们边走边说学习方面的事。

快到校门口的时候,我突然象(像)忘了什么大事似的,呆立着。

想了一会儿,哦,我原来忘记拿红领巾了。

我对他们说:“你们先走,我回家去拿红领巾。”

一个小同学说:“不戴红领巾有什么要紧呢?”

“不带红领巾就要(罚)扫地。还有,我忘了拿算盘。”我说。

他们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地走了。

我急匆匆地跑到家里,从我和哥哥睡的床铺上的枕头下,取出红领巾,把挂在墙上的算盘一挥手把它拿了下来。

(我)戴上红领巾,又匆匆忙忙地走出家,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学校。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3

▲ 李自健油画“人性与爱·乡土童年系列”



小时候,家里养有耕牛的,都把耕牛当成家中的一份子。

那么,牛的一日三餐就须好好照顾,尤其是春耕秋播时节,草料随时得跟上,以确保牛的体力。

关于割牛草,我的童年印象太深刻了,有时做梦都在割草。

文中提到“割草对我来说,是个很容易完成的小任务”。那确实,背着背篓,拿起镰刀,干起活来驾轻就熟,勤劳的身影应该很拽。

只可惜,当年没有拍过一张这样的照片留作纪念。

幸好,著名的湖南籍油画家李自健先生,在他的“人性与爱·乡土童年系列”油画中,很好地表现了这一主题。

2014年3月,因邵商的一个宣传片,我在李自健位于长沙湘江边的画室采访了他。

我们合影后,李自健先生签名赠送给我一本作品集。

上边的两张油画作品,即翻拍自这本作品集。

依稀记得,我小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叫《带着伤口上学去》。

说的是暑假里勤奋干活,割草砍柴时弄得全身上下尤其是双手到处是伤口,九月份开学时,与同学们比谁的伤口多。

至今我的左手背还留着一道疤痕,是当年爬到高高的树上砍柴时,不小心被自己的柴刀割了一刀。

我左手食指的指甲有一块永久性缺痕,也是小时候割草时割掉了指甲盖留下的后遗症。

我长大后,每当看到某些小孩受了点伤,就大呼小叫、难以忍受的样子,就觉得十分无语。

很喜欢听郑智化带劲地唱《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4

▲ 与李自健的合影,2014年3月于李自健长沙画室。



小时候的农家生活,真没多少讲究。

就如文中提到的,用洗脸水来磨刀,几乎家家如此。

我们那时用的脸盆是用木头做的,其它的居家器物也清一色是用木头制作的。

我爹就是木匠,所以,便利多多。

磨刀不误割草砍柴功,我小时候经常磨刀,所以很会磨刀。

后来到了城市,听到那“磨剪子唻戗菜刀”就觉得很亲切。

文中说“把刀磨得锋快,简直象(像)一把武当剑”。值得探究一下。

那时火遍全国的武打电影,除了《少林寺》,还有一部《武当》。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5

▲ 我为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功夫传人明师微道长摄制的宣传片《即心即道,太极人生》


宣传片链接:***/x/page/p0811ocjf0f.html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电影《武当》里出现了武当剑,那时就特别神往。

多年以后,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功夫传人明师微道长(师承钟云龙道长),前来长沙岳麓山开馆授武。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四学员之一。

功夫馆渐有起色后,我为明道长摄制了一部宣传片。我们同去武当山取景时,他赠送了一把武当剑给我。

我也确实跟着明道长学了点太极拳和武当剑,毕竟不再年少,玩玩而已,也就少了很多血性精进。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6

▲ 201405与明师微道长在长沙岳麓山合影



文中提到我和我哥睡的房间,这可就有点来历。

一般人家,一套房子也就一个堂屋,我们家却有两个堂屋,分别称为“里边堂屋”和“外边堂屋”。

“外边堂屋”这边是我祖父手上建造的,正房三间,靠左的侧面另有两间,均为两层木楼房。

我和我哥睡在“里边堂屋”,这间堂屋的左边拆建为后来的新屋,右边还留有一间用做厨房,也是两层的木楼结构,只是比后建的房子要矮一些。

“里边堂屋”这边,是我高祖母带着我曾祖父迁居笃信乡(今新场镇)时买的,位于村子最高处。

“里边堂屋”历来作为私塾,之后,我高祖母又租出去做了很长时间的私塾。我祖父就在这里启蒙。

也就是说,我和我哥睡的是私塾。

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安放孔子像(即堂屋神龛处)正上方的木楼板不是平铺的,而是隆起的棱锥形,意味着神位之上的二楼是不容许行走践踏的。

解放后,改私塾为简易小学,学堂就搬到村子东边山头上的天王庙去了。

天王庙那边后来又挤进了乡医院和中学,小学就又迁回到私塾之地,也就是我家屋后,全新拓荒另建。

这一来,我上小学真是太近了。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7

▲ 我最早的相片之一,怀念老家的简陋庭院




那时学校简陋得很,根本没有围墙,往往上课铃响了,我才冲出家门。

我也时常在课间十分钟,呼朋唤友地回家去喝水或搞点零食吃。

小时候拍照不易,老家没留下什么影像。我这张照片的背后是“外边堂屋”,“里边堂屋”在我的右手边,在这张照片里看不到。

我也就写这篇短文的年纪拍的照片吧。看:红领巾,胸前飘;三道杠,大队长;还有“优秀少先队员”的大红花。

哈哈哈哈,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但是至今也没人告诉我和我的广大伙伴,到底要怎么接班?




这期就到这里,我是千丘生。

良田千丘,看见人性生长,看见您的分享与赞赏!




【关于作者】

千丘生,本名田宏辉(曾用名田红辉),湘西籍土家族,从事过编辑、教育、广告、撰稿、编剧、导演、动画出品、文旅策划等,忝列传媒人,现为某影视传媒机构艺术总监、中国音著协会员、专栏作家、书法家等。


关于上学路上的一篇日记图8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