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简短体会

2023-04-03 18:06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简短体会图1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我们要给学生有韧劲、勇气和温度的教育

校长会

校长会 推荐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文章没有煽情、卖惨、诉苦,平实的语言直抵人心。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孩子看到怎样的世界?又该教会孩子哪些可贵的品质,进而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这篇刷屏文章的背后有很深的教育启示。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

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

这位学生来自安徽,为了省钱,2014年从老家坐着硬座一路北上。据他回忆,这趟列车很难买,更多时候是拿着一个小马扎坐着看书,度过火车上的一宿时间。

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

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

在食堂里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

无法承担班级出游花销,错过了和同学的合照……

这些内容琐碎而朴实,却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动容。

“每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发放奖学金的企业,一封是给基金会的。”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这位学生也会定期给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企业和组织送上一封手写信。此后的日子里,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获得了保研资格……

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每学期回家时,他也会去看看这些孩子,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因为穷过,所以更觉帮助的可贵。”一位毕业于清华的网友表示,写下这篇文章的学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却心系那些贫困学子。他认为这种推己及人的情怀、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态度,让他颇受感触。

清华大学硕士孙同学说,之前他也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清华学子的励志故事,但这个故事里令人感动的是,学长在生活稍有改善后就能想着去帮助他人,这种情怀难能可贵。他也希望自己能学有所获,日后用知识回馈社会。

“朋友圈已经刷屏了。”另一位江同学称,目前大家争相转发这篇文章,他看完后深受震撼。文章里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学长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的大学生活,让他看到苦难中的韧劲。

校长会微评

给学生有韧劲、勇气和温度的教育

《在树洞里》,这篇出自清华贫困生的自白,虽然是匿名的,但从详细的描述中,让人读出了真实。文章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作者的大学生活,让人看到作者在苦难中的韧劲和一颗平常心。

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更多的学生养成这种人格。困顿时不自我放弃,顺境中不忘感恩,在平凡的日子里愿意“持灯”照亮更多的人。

在关于教育的讨论中,总有“寒门难出贵子”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我们过多地把目光投向阶层的跨越、身份标签的改变、金钱财富的多少等这些外在表象的变化。

何为好的教育?一定是先改变一个人思想上的贫穷,使受教育者拥有自我觉醒的力量,获得生命的韧性、直面困顿的勇气和一颗有温度的心灵。这些品质会决定一个人究竟能走多远,不断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之路。

而实现这些,我们的教育需要有更包容多元的评价方式,摒除“唯分数”的惯性思维,让孩子身上好的品质被看到、被放大、被鼓励,进而走向内心坚定、自尊自信。

现实中,相较于少数有贫寒生活经历的学生,不少城市里的孩子缺乏与现实社会的链接,鲜少能感知到不同生命的复杂经历。学校有必要更多尝试搭建链接社会的桥梁,创设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不易、生命的独特,从而学会情感共鸣、感恩奉献。

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内心丰盈,也尽力去回报他人的帮助。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更多这样年轻人。教育是最强大也是最直接的力量!

以下为《在树洞里》全文: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简短体会图2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