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劳动法难实施(为什么劳动法可以单独立法)

2023-04-06 18:20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今天看到一头条网友分享的人工智能谈怎样严格实施劳动法的建议,仔细看了下,有些感触。

为什么劳动法难实施(为什么劳动法可以单独立法)图1

人工智能提出的促进劳动法严格实施的方案。

人工智能提出的实施劳动法的方案。

看来人工智能在复杂问题上,很难给出可行的建议。因为本质上,现在的人工智能背后是算法,是网络言论的集成。他无法做出开创性的分析和建议。

我最近因为原公司拖欠工资,不支付加班费,辞职,正在维权。也一直在思考相关问题,不吐不快。

我国劳动法公认是偏向于普通劳动者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又是偏向于企业一方的。

劳动法立法和修订过程

1994年,当时政府和百姓的难关都只有一个:从计划经济改成市场经济的阵痛。

整个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大改变,同时从1993年至2000年的国企下岗潮造成了约7000万失业人口,“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计划还没来得及执行第二句话制度就变了,农村承受了较大的农业税负担,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寻求工作机会。

当时计划经济的就业岗位大量消失,但市场经济的岗位还没有井喷,于是整个社会面临了很严重的失业问题。

当时的用工就业环境非常恶劣,黑中介、血汗工厂遍地都是,各种侵害劳动者的事情非常多。

当时的政府有两个想法:改善劳动环境、维持当前就业并扩大就业。

但这两个想法很明显是矛盾的:改善了劳动环境,就加大企业成本,就会减少就业岗位。按照“既要又要”的标准,要怎么办?

很简单,在条文规定上,让立法专家根据当前的劳动现状制定,于是有了一部完全偏向劳动者、对企业各类担责的劳动法。

同时,劳动法还被圈在了一个可以灵活的领域内——劳动法领域案件不入刑,劳动案件入刑在别国是常见的,例如德国,如果不缴纳社会保险,那么公司执行董事将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了这个灵活度,也就有了下一步:

在执行力度上,以保护企业生存为主,只要没有侵犯到劳动者本身已有的财产、生命健康,企业的各类违法行为几乎都不会受到处罚。

为了给劳动者维权设置障碍,维护企业和员工关系表面上的和谐,法规和实操中还设定了很多消磨劳动者精力的规定,例如需要劳动者进行举证打卡记录等信息,例如前置的劳动仲裁需要劳动者往返几千米外不同的部门,调取几个天眼查上就能查到的企业信息。

直到近十年,劳动法的执法力度才向劳动者方偏了一些:只要有耐心仲裁、起诉,大概率劳动者能够胜诉,特别是法院阶段,还是在严格按照《劳动法》进行判决的。

而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实行的是判例法,法院的判例可以直接指导以后的判决,这使得法律在社会变化中可以更快的跟上这种变化。并且他们的劳动法案件严重的普遍进入了刑法,而且有惩罚性赔偿制度和集体诉讼制度。这使得普通劳动者维权的难度降低和损益比大大提高,推动了法律的落实。

从经济上看,企业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天然的从短期利益着眼,会逃避承担劳动法规定的责任。要提高劳动法落实比率,降低落实难度,其实最直接的办法是降低企业劳动法规定的法律负担,但同时加强落实劳动法的力度,降低维权的成本。最近找工作,多数招聘企业试用期明确声明不交社保,并且有的企业说要工作一两年后再交社保,这是普遍现象。而严格交社保的企业,合同上的薪水普遍非常低,工资基本靠加班。这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支撑严格的五险一金待遇。不如降低社保缴费费率,提高覆盖面。但这会有舆论反对的风险。

企业无法承受高社保成本,就会逃避法律责任,使得基本的劳动者权益都实现不了。比如我之前打工的电信企业,用劳务派遣制度签合同。并且合同声明实行综合劳动工时制。不给加班费。疫情期间,连续两个月没有那一天休息,也不补休。而劳动法实际规定,综合计算周期内总实际工作时间不能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该按劳动法支付报酬。我假如要维权,要搜集签字的考勤表,并且即使维权成功,也只是获得少量的加班费。因为企业设定的基本工资仅1000元。

而适当降低企业负担,但严格执行劳动法后,可以扩大合法就业,增加社保支付能力,提高法律严肃性,形成良性循环。经济上看,无论是企业和普通劳动者,都会从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走阻力最小的路。要落实劳动法,就必须从减负和严格落实法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入手。所以修法是必由之路。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