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2023-04-12 14:54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共读内容】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导读学者】

何善蒙: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教授

温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 教授

傅新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丁跃伟:

孔曆 二千五百六十七年 夏曆 丙申年六月十八 2016年7月22日星期五

傅新营:

今天这句话是孔子弟子谈孔子之学的重要一句。《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从这句话里我们基本可以知道孔子是怎样能够集大成的

温海明:

今天又学习子贡语录

傅新营:

子贡谈的很全面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说的意思就是夫子说的礼失求诸野

孔子跟我们不一样,分各种专业,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什么学科都学

温海明:

全面学习,但是中心是文武之道

傅新营:

礼,乐,历史等等,所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何善蒙:

子贡很聪明,en

傅新营:

韦编三绝

温海明:

子贡把文武之道,即圣人之道突出出来了,这是夫子学问的核心思想

崔圣:

夫子精通夏商礼制,他最推崇周礼。

温海明:

今天我们学论语,应该听子贡的话,就学圣人之道

崔圣:

是啊[强][强]

傅新营:

文科的东西最多,也使得后世的教育偏文科

郑静:

學習論語推崇周禮

何善蒙:

夫子怎么来的,学来的;学什么,学圣人之道;怎么学,无处不学。

郑静:

所以我們長長的封建社會

温海明:

子贡没有回答说,我老师什么都会……他回答说,他的核心思想是圣人之道,跟谁学都是学圣人之道[呲牙][呲牙]@何善蒙 你一蒙就蒙得好精彩[强]

傅新营:

大家注意到,当时是有学校的,可是子贡说孔子是从一切贤者和不贤者那里学习,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在孔子眼里,是否也觉得当时的学校教育过时腐朽了??真知识在民间?

何善蒙:

圣人之道无所不在,所以,无所不学

温海明:

感觉孔子学来学去,原来学的都是圣人之道,最后把自己学成了圣人[呲牙][强][强]

温海明:

@何善蒙 关键孔子自己悟出了圣人之道,所以跟谁学都是学圣人之道[呲牙][呲牙][呲牙]

何善蒙:

是的,所见无非道也

傅新营:

“万世之学,以孔孟为宗,孔孟之学,以《诗》《书》为宗。……孔孟以此为学,以此为教,故一言一行,皆深奉不疑。”(《揅经室续集》卷一)

后世把夫子的学习僵化成对经籍的学习,是不对的

何善蒙:

夫子一生,最重即在于学。

崔圣:

那时学校以家族式为主,孔子父亲去世,与母亲被排斥在外,没有机会、没有钱进入学校。

温海明:

@傅新营 @何善蒙 孔夫子把圣人之道悟出来了,所以圣人之道当然没有失传,失传了他怎么悟出来啊[呲牙]

@崔圣 靠自己学,自己悟,还要悟出圣人之道,多不容易啊[强]

何善蒙:

道无所不在,夫子无所不学,或者说,所学无非道也。

丁跃伟:

三位导师语言幽默,妙趣横生,解读深入浅出,一展身手,令人钦敬

傅新营:

@崔圣 也有庠序国子学啊

崔圣:

是的,他从小看到最多多是祭祀与发丧。

何善蒙:

夫子不是学知识,学的是道。

温海明:

@何善蒙 夫子的悟道之旅,摸爬滚打,起起伏伏[流泪]

傅新营:

孔子学乐的时候那么痴迷,也是从乐中体道的表现

崔圣:

庠序设在邑里,夫子野居。

何善蒙:

如果立足学知识的话,可能就像子夏说的,“虽小道必有可观,致远恐泥”

@温海明 百千难中得来?

温海明:

@何善蒙 可不是嘛?你今天自我放逐十几年试试?

所以博士学三四年要想学会圣人之道怕是不够[呲牙]

傅新营:

阙里就在鲁国都城边上,走路几分钟

傅新营: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从《论语》全书皆可得到印证。向社会人生广取博学,故所得多切实中肯,通明事理,优于诸子。

崔圣:

后来搬回娘家附近阙里,估计得到了正轨教育@傅新营

傅新营:

对啊,人家年轻时候都能去太庙当差

何善蒙:

夫子形象最为重要即在学,这个学是下学而上达,由此将一切日常的学习和圣人之道关联在了一起。

温海明:

@崔圣 母亲最伟大,父亲都早早跑路了[流泪]

傅新营:

姥姥家那里亲戚多,比如颜回

温海明:

@何善蒙 学问有中心,千学万学不离根本[强]

何善蒙:

@温海明 今天的主题是论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圣人养成的意义?

崔圣:

孔、孟的母亲真是伟大啊

何善蒙:

嗯,着实不易

傅新营:

@何善蒙 @崔圣 孔子的私塾更像我们的读书会

职业化不明显,商业化更不明显

温海明:

@何善蒙 圣人之道的根本还是伟大母亲的营养[呲牙]

丁跃伟:

三位导师今天解读了儒家“学”的内涵,非止读书而已。这也是先秦君子文武兼备,国民性活泼自然,中华文明既有深厚内核、又开放广传的原因吧。浅见浅见,贻笑大方

何善蒙:

@傅新营 对,有很多像我们一样捣蛋的人,比如宰我[偷笑]

崔圣:

颜家女子不一般啊!

温海明:

@何善蒙 论圣人之道的母系营养根源,可以是博士论文题目吧?[呲牙]

傅新营:

@丁跃伟 活泼自然,说得好!宋儒终生追求此等境界

崔圣:

母系营养根源,来自于原始公社之前,是中华民族的原始文化营养。

何善蒙:

其实早期的传统确实是母系的影响比较深刻,儒道都是

傅新营:

去了之后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何善蒙:

孔夫子也说了啊,惟酒无量,不及乱[偷笑][偷笑]

温海明:

学的圣人之道都在酒里啦[呲牙]

丁跃伟:

论语里人物众多,不易记诵。有请导师解读下公孙朝轶事,以助理解[表情]

温海明:

酒水无处不在,莫不有文武之道[呲牙]天津的也要喝@傅新营

傅新营:

@丁跃伟 公孙朝是卫国大夫,没有什么资料

何善蒙:

@温海明 公孙朝的事情给你啦,你的那份酒给我啦[偷笑][偷笑]

@傅新营 好像有好多公孙朝的……

温海明:

当时有多位公孙朝。鲁国有成大夫公孙朝,楚国有武城尹公孙朝,郑国子产有个弟弟也叫公孙朝。这里的公孙朝,是卫国大夫。

李国鹏:

章学诚曰:“众人学于君子,君子学于贤人,贤人学于圣人,圣人则学于众人”,所以夫子学无常师,见善而思齐,见不善而内省正己。见善与不善,皆视为师,则能不断自新。孔子之道平实易行,学而有恒可至圣贤境界,非玄之又玄之学也。

傅新营:

楚国的公孙是大人物

@李国鹏 太原 圣人已经没什么可学了?[呲牙]

温海明:

孔子没有学历,被当朝大夫质问,子贡毫不客气啊,需要吗?我老师需要学历么![呲牙]

崔圣:

原来是个循环!

温海明:

等于问孔子的博士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呲牙][呲牙]

何善蒙:

我老师小学没毕业,咋啦[偷笑][偷笑]

温海明:

不是学院派,江湖出身,咋啦[呲牙][呲牙]

崔圣:

夫子入太庙每事必问,亦被笑尔。

孫福萬:

爬楼看到各位盛赞母亲的伟大,想起一个规律,叫"圣人无父"或"伟人无父"~

何善蒙:

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就是学,学不是一个固定式,而是一个动态,这个动态很重要,由此不会把圣人和圣人之道僵化、固定化

丁跃伟:

小弟江湖野人,今天随导师妙语沾圣人光华[憨笑][偷笑]

李国鹏:

圣人是老幼妇孺、天地万物处无处不学,时学而时习,无入而不自得于心。

崔圣:

中国的尧,西方耶稣也是啊!@孙福万

李国鹏:

圣人是老幼妇孺、天地万物处无处不学,时学而时习,无入而不自得于心。

崔圣:

中国的尧,西方耶稣也是啊!@孙福万

傅新营:

终身学习不是口号,学校也没有能力让我们终身学习

夫子不知老之将至,很令人羡慕的状态

温海明:

历代好多大学问家,都是笑傲江湖,纵横天下,才成为一代学林高手[呲牙],历代那些学院派,即使风光一时,最后大都灰飞烟灭[流泪]

丁跃伟:

《黄帝阴符经》: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圣人之道大同@李国鹏

崔圣:

@温海明 老师在告诫大家!

傅新营:

那些说学儒就是落后的说法,可以消失了

何善蒙:

@温海明 其实道理很简单,通天地人为儒,天天只学知识,通不了啊[流泪][流泪][流泪]

丁跃伟:

@温海明 温师要到我等野人民间兼职授课才是[愉快][憨笑][偷笑][握手][抱拳]

傅新营:

儒学最重活学

温海明:

@崔圣 真学问不在当世的话语霸权强权,在笑傲江湖之间[呲牙]

何善蒙:

@丁跃伟 干嘛授课啊……无时无刻不在授课啊[偷笑]

崔圣:

历史证明如此!@温海明

傅新营:

国鹏兄是体道又博学的榜样

丁跃伟:

国内学术霸权文艺霸权很盛啊 一霸数十年[流汗]

@何善蒙 让圣人之教广布天下惠及野人[偷笑]

郑静:

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就是学,学不是一个固定式,而是一个动态,这个动态很重要,由此不会把圣人和圣人之道僵化、固定化

何善蒙:

差不多了吧?

郑静:

@温海明 其实道理很简单,通天地人为儒,天天只学知识,通不了啊[流泪][流泪][流泪]

刘国庆:

孔子无所不学,不论是贤者还是不贤者。“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我们肯定会认为是孔子乐于向当代学习,向社会学习。但孔子自己却没有这样看。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认为上者的知识是天生的,其他人是向“生而知之者”他们,不能发明或发现知识。

子贡也认为孔子所学的,不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积累,而是更早时期的伟人的遗迹,是文武之道散落在民间的,不是凡夫俗子前仆后继的,你来我往的生活所累积的。

孔子无所不学,不论是贤者还是不贤者。“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我们肯定会认为是孔子乐于向当代学习,向社会学习。但孔子自己却没有这样看。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认为上者的知识是天生的,其他人是向“生而知之者”的人学习,不能发明或发现知识。

子贡也认为孔子所学的,不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积累,而是更早时期的伟人的遗迹,是文武之道散落在民间的,不是凡夫俗子前仆后继的,你来我往的生活所累积的。

温海明:

@孙福万 是啊,伟人的心里装着天下苍生,装着整个时代[强][强][强]

刘国庆:

不能不说,子贡的误认,是承袭了孔子自身的思维误区的。孔子自认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强调自身作为古代文化保管者的角色,而不是当代文化记录者、表述者、整理者的角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述,其实就是一种作,就是知识的生产。因而,受着人本身认知缺陷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把自身的知识归因于古代的伟大、声名煊赫的的名字而不是直接认知为社会过程本身的结果。

孔子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周公,子贡认为是文王武王,再加上孔子的生而知之的认知能力。“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朱熹推崇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难怪遭到李贽、刘谐的嘲笑:“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这种把知识的来源向前推到古人的心理,我们今天还存在。今天学论语,有多少人是因为认为论语是圣人之言?和我在大学时狂热的读资本论有什么差别?

丁跃伟:

@刘国庆 子贡的话 大概是不想对牛弹琴

刘国庆:

应该说,直到礼记中的大学篇,才开始把握认知过程本身,“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把知识解释为实践过程的产物,“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人人可为,不是圣人的特权,部分地解决了知识来源的问题。但由于“格”仅表达了主体与一被动客体的关系,无法表达多意志主体间的互动协同关系,仅能表达了物理知识的产生,无法涵盖社会规范的形成,造成对“格物致知”的诠释聚讼千古,陆王又倡心学以填补空隙。

孫福萬:

@何善蒙 @温海明 @郑静  乱世这杯苦酒,经过圣人的肠胃,就成了佳酿啦!

刘国庆:

从社会演化的观点看,社会规范是社会的主体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的可持续、可重复、可扩展的模式。意识是单个主体的,单个主体仅意识到自身的行为,贤者对自身的行为意识得多些,不贤者受本能和习惯的影响多些,对自身的行为意识得少些。但在他们的交往中形成的规范,既非贤者所能规定,更非弱者所能预见,是两个主体,甚至多个主体互相作用的结果。无视规范的多主体交互性本质,认为是某个伟大人物(圣人)规定的(可能以武力为后盾),只能认知到一个专制(圣君贤相或哲学王)的社会结构和一个皈依型的膜拜人格。

温海明:

@孙福万 @崔圣 因为伟人们心大意大,所以家大业大[呲牙]读圣典心 [表情]可以放到最大,传承圣人之道业力最大,深不可测[呲牙]

孫福萬:

@刘国庆 目前儒学只是我国多元文化中的一元,甚至连一元都算不上。即使在古代儒学最兴盛的时候,儒学也只是专制统治者的“幌子”。基于这两点事实,感到您的批判有点无的放矢。得罪![抱拳]

丁跃伟:

代北京群里安徽贺业虎先生向各位导师讨教:

何为圣人之道?

学之精髓在何方?

还有孔夫子为何曰:十又五而志于学,此处的学怎么学?

崔圣:

“五大一深”,圣人之像啊!@孙福万 @温海明

孫福萬:

@刘国庆 另,孔子“述而不作”有“托古改制”之意,绝非抱残守缺,譬之文艺复兴,难道文艺复兴的圣哲们真的要回到古希腊吗?

刘国庆:

@孙福万 文艺复兴哪里是政治制度呢?是从宗教解放出来的世俗化而已。文艺复兴可以用古代的名义,因为是个人自由的增进和权力的分散化,这自由一旦产生,极难收回。可是政治制度本质上就是集中的权力,权力一旦集中,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所以,社会上的复古风尚无害,政治上的复古运动总有巨大危害。政治上真正有效的,是英国普通法系统从下到上的、点滴的、持续的改进,而不是以复古或西化名义进行的巨大的政治制度重构(革命)。

托古改制,在中国最有名的是王莽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張弛弘弢:

@丁跃伟

代北京群里安徽贺业虎先生向各位导师讨教:

何为圣人之道?

試答: 聖人之道即天命,即一切自然之理。(在夫子,則曰“仁”。)在不同語境中,對“道”解讀千差萬別,我最欣賞者有二: 1、面之所向,行之所達即是道。2、道為體。(此點,李炳南老先生借佛家概念釋“道”最為詳盡,可查,不列。)

学之精髓在何方?

試答: 學之精髓在“下”,下學是上達的不二法門,是一種精神。(不厭 不怨 不尤)

还有孔夫子为何曰:十又五而志于学,此处的学怎么学?

試答:

1、用眼睛學——非禮勿視;

2、用耳朵學——非禮勿聽;

3、用嘴學——非禮勿言;4、用手(行動)學——非禮勿動;

5、用腦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用心學——“心之官則思”,後世對此語的理解大謬(擇時詳論) 此心,側重指心情,不知不慍,修專心向學之功。

一句話,把頭上的七個窟窿都用到,繼而開動身體上的每一個細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廢寢忘食,甚至達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之境界,就這麼學,就對了!

順簡答學什麼?

試答: 大六藝,小六藝。

注: 皆為參考答案,根本不是標答,一人之說耳。 見汝之問鮮有師言,故斗膽謬答。擇善而聞即可。

馬震宇:

@刘国庆  王莽太相信书本的力量了。

叶紫:

王莽是人的问题,篡位当然不正,干啥都不成,没有这个命。

刘国庆:

文天祥也一样相信书本的力量。你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叶紫:

所谓,天命不可违!

刘国庆:

@叶紫 篡位与禅让?如何分得清?赵匡胤陈桥兵变,怎么算正?

叶紫:

@刘国庆  看看推背图,烧饼歌等等[微笑]或有启发

刘国庆:

@叶紫 人事不尽,怎知天命?

@叶紫 不信那个

叶紫:

这世上是有先知的,凡人看不透罢了!

刘国庆:

先知?那个时代过去了。现在是理性思维的时代了

叶紫:

@刘国庆  这个问题讨论过太多次了!信不信由你[微笑]。可以存疑,不用否定

这个时代最大的弊端就是太理性,把人训练的快成高智商的机器人了,恰恰少了天人合一的灵性!

返璞归真,追本溯源,正本清源都是为了什么?[微笑]

馬震宇:

推背图 看了就笑的东东 哈哈哈 哈哈哈

马云 柳传志 王健林在《对话》里有一期谈到读书,如果读书能帮商人挣钱 麻烦就大了,同理,读书能帮人治国 麻烦也不会小。智商是看书来的,情商是练出来的。读书是了解历史 还是看明白当下 还是连智商都好,千万别指导生活。[偷笑]

叶紫:

@馬震宇 孔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好像前不久这个群才学习讨论过?如何理解?[微笑]

馬震宇:

结合实际理解,结合所能知道的先秦事迹理解,结合人类学理解。[微笑]简单的例子,有人学音乐可在做到所谓无师自通,我呢练一万小时也是音盲;同样有人可以做到短时博闻强记,有人是撂爪就忘。

叶紫:

智商有百分之六十是遗传父亲,笨鸟先飞可以,但再努力再学习也飞不高!天资聪颖的人一点就通,一通则明了,再有教无类,对牛弹琴也是白费劲。情商更和人的气质类型有关,典型的多血质气质的人神经系统灵活性强,善解人意多。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大多数是外傾性格类型的,他们关注外界事物更有兴趣。遗传决定了人的高度,后天的努力不过拓宽了人的宽度。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而这百分之一不可或缺。后半句大家几乎不宣传。从遗传角度说,上天开始就决定了人天生不是平等的,平等是社会范畴的概念。各司其职,安分尽职,顺应天命才是正道。

是啊,这就是天赋异禀。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