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被美国制裁吗

2023-04-18 11:48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大家好,我新人UP主墨家君,今天up要化身导游,先带大伙儿去个好地方旅游一番。老铁们坐好喽,我们发车。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1

大家请看,这里层峦叠翠、峡谷幽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是在200年前,这里水是黑的,空气是黑的,草地也是黑的,总之,被污染的一塌糊涂。这里叫Quarry Bank织布厂,从曼彻斯特国际机场出发,做公交车就能到,很方便。厂房沿着博林河岸修建,内有蒸汽机和铁制水车,直到今天还在生产棉布,你可以近距离观看如何用水车驱动纺纱机。在学徒车间里,还可以体验一下当年孤儿童工的苦难,看完后肯定会珍稀现在的996福报。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工厂,这里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全世界第一家用非生物能量驱动机器的工厂。老板名叫塞缪尔·格雷格,他被英国人奉为工业资本主义的鼻祖,但英国人很少提及他的黑历史。此人来自一个奴隶主世家。他的家族在加勒比群岛拥有一个盈利丰厚的甘蔗种植园和数百名黑奴。他老婆、他弟弟老婆的家族,都是靠黑奴贸易发家的。他的两个舅舅也曾是种植园奴隶主,后来转行从事棉纺织品贸易。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2

格雷格受舅舅的影响,也把家族积累的原始资本投入纺织品生意中。在开工厂前,格雷格已经搞了好几年外包生意,也就是把棉花外包给农村的个体户纺织工,等他们把棉布织好后再收回来。所以格雷格非常清楚,这个行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让织布的生产率提高了一倍。1760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使纺纱工的效率增加了两倍。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效率更高了。10年后,克朗普顿发明的“骡机”是集大成者,在水力纺纱机的基础上吸收了珍妮机的优点,纺出来的纱更细更结实。起初“骡机”也是由水力来驱动,这也是格雷格为什么会在河边建厂的原因。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3

今天的Quarry Bank织布厂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伟大的发明家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全都出身贫寒,全都是工匠,全都没能获得自己的专利,没有把发明转化成财富,晚年都过着拮据的生活。

而他们技术创新的获利者,是格雷格这样有权有势有后台的奴隶主资本家。

1784年,格雷格出资3000英镑,相当于今天的5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博林河岸边买了几台最新式的水力骡机,利用高处落下的湍急水流来驱动纺纱机。

原料不用发愁,他亲戚就是开棉花庄园的,亲友价可以打个骨折。格雷格发愁的是人工成本。带英的韭菜们虽然苦,但那也要看和谁比,英国棉布的竞争对手是印度棉布,然而英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是印度的6倍,即便有了技术改进,人均生产力比印度工人高出两三倍,但还是不足以抵消工资上的劣势。人力成本压不下去,还谈什么竞争。

格雷格的解决方法很简单:童工。他从附近的救济院招募了90名10岁左右的儿童,让他们以“教区学徒”的身份在工厂里工作,直到成年,嗯,如果他们能活到成年的话。所谓学徒,就是包吃包住不发工资,每天工作16小时,吃的是黑面包喝得是土豆汤,没有医保,男孩女孩一律剃光头。

成本降低了,但格雷格的机器还不够先进,早期机器的产品的确无法和印度手工相媲美,最后他的大部分产品因为太过粗制滥造,国内没市场,只好卖到新大陆,比如格雷格自己的奴隶庄园,给奴隶们穿。或者不那么挑剔的俄国农村,给农奴们夏天穿。

尽管有这个“小”缺点,尽管这家工厂规模很小,但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依然高达16-24%,格雷格很快就赚到了扩张规模、更新设备的钱,产品质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好。到1833年,创业50年后,格雷格去世前已经拥有5家工厂、2084名工人了。

虽然格雷格是一个没什么良知的奴隶主资本家,但他的确开启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工业革命到来了。

那么,今天这一集,我们就来讲讲大家最熟悉的两个西方国家——英国和美国,是如何利用棉花发家致富的,又是如何操纵棉花把苦逼的埃及和印度逼上绝路的。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4

先说一个冷知识:中国元朝的农学家王祯,记载过一种纺织机,长6米,宽1.5米,同时纺32个纱绽,用人力或畜力驱动,一天可以纺出棉纱将近120斤,远远超过四百年后的珍妮纺织机,甚至超过了格雷格工厂里的水力纺织机。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是首先出现在纺织业,苏州工场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格雷格那个童工组成的草台班子。即便到了格雷格的时代,中国每年加工的棉花是同时期英国的420倍。

可惜的是,虽然我们曾经领先这么多,但很不幸,我们缺少“打破传统的历史性机制”的一个契机,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英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格雷格的工厂试水成功后,跟风者无数,很快,在环绕曼彻斯特周边的35英里弧形河谷中,到处都是四到六层高的工厂,成千上万的人从农民变成工人,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和妇女。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5

珍妮纺织机

很快,水力骡机进化成蒸汽动力自动骡机,安装的纱锭数量也从最初的100支猛增到1300支以上。围绕着棉花,英国开始了全民创新的时代,万众创业。什么印花、漂白、染色等等,还有净棉机、梳棉机、卷线机、整染机等各式各样的新机器全给整出来了。

我们在“棉花战争”的第一集介绍过,此前世界纺织业的老大是印度,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这个产业,把印度给灭了,然后向老家倾销棉布。而英国本土为了保护国内脆弱的产业,不得不搞歧视性制裁和关税。而现在,有了技术的进步,英国终于有底气和印度,啊不对,是东印度公司,叫阵了。

1750年代,一个纺纱工,不管是印度和英国的,如果让他手工纺100磅棉线,都需要耗费5万个小时,按一天工作16小时来算的话,也就是8年半,9年不到的样子,鉴于印度人工更便宜,技术水平更好,英国产品毫无竞争力。到格雷格建厂这段时间,凭借最原始的水力“骡机”,一个英国纺纱工仅需要1000小时,也就是两个月;而到1825年后,用最新版蒸汽骡机,只需要135小时,8天半。

大家看,英国的生产力提高了370倍,而印度还在原地踏步。

这就叫降维打击!

这个时候,英国毫不犹豫地废除了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反过来对印度的市场发起了进攻,而印度这时候已经没主权了,根本不可能对自己的宗主国发动贸易战,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到1830年以后,连印度本地人都开始穿英国棉布了。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6

蒸汽织布机

这么一来,印度传统手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专员约翰·泰勒报告说,著名的棉纺之都达卡,棉布出口价值下降了90%。大量房屋“已经被废弃并变成废墟”,人口迅速“下降并陷入贫困”,相当多的纺纱工“死于饥荒”。

英国人对此是非常自豪的,一位英国学者说,我们要感谢格雷格和那一代企业家,他们用一代人的精力将棉花帝国从东方强夺过来,改写了全球棉花制造的整个地理格局。

这就是工业革命、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真理。

说起来,英国可能真有点国运当头照,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有56年处于战争状态,特别是和千年死敌法国打了将近20年,特拉法加海战和滑铁卢战役奠定英国在大西洋的霸权。而这期间,正好是棉纺织业飞速发展的50年,棉花和棉布成了英国经济的核心,国家财富的主要源泉。到1820年左右,棉纺织业占整个经济的22.4%。而同期钢铁工业仅占6.7%,煤炭工业只有7%,每6个工人中就有1个是纺织工。棉布出口占全部出口的56%,国库收入增长了16倍。

这笔钱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收入,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高度繁荣的棉纺织业,英国就不可能拼命造海军大船,更不可能满欧洲撒钱给拿破仑的敌人,没英国的倾情赞助,东边的俄军肯定懒得出国打仗。所以我们可以夸张一点的说,是英国棉布干翻了拿破仑。

看来,棉花推动的工业革命,的确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不过,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些不便之处。美国国父托马斯·杰斐逊,就是两美元钞票上印的那位,他来曼彻斯特旅游的时候就被吓坏了。他说,小镇“肮脏得可怕,河水黑得就像墨汁,城市被黑烟覆盖,透过它看到的太阳像一个没有光线的圆盘。30万人不停地工作。人性在这里显露出最野蛮的一面;看上去是文明缔造了奇迹,但这里的文明人几乎沦为野蛮人”。杰斐逊希望他的同胞“永远不要做转动线轴的奴隶,就让肮脏的工厂就留在欧洲吧”。

额,大奴隶主杰斐逊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怎么听都觉得别扭啊。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7

托马斯·杰斐逊

杰斐逊可能是有点酸了。那时候的美国是个刚刚闹分家被净身出户的穷小子,日子过得一团糟。看老爹富得流油,心里头不舒服是可以理解的。

带英爹地本来是不想搭理这逆子的,帮忙是情分,不帮才是本分。但美国也是运气好,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给他撞上了。

英国的棉布产量突然暴涨,自然而然的带动了对原料——棉花的需求。英国突然需要天文数字的棉花,导致棉花价格暴涨,10年间番了三倍,工厂主甚至被迫贷款买棉花。英国很快就意识到,我对棉花的需求是无止境的,需要有稳定的供货地。

正好,逆子家有块地,特别适合种棉花。美国南部有大片区域,气候和土壤满足了棉花种植的条件,那里有适宜的降雨量、适宜的降水方式,以及适宜的无霜期。带英就琢磨了,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要不就拉这逆子一把,这笔生意给他做吧。

早在1786年,格雷格开工厂两年后,美国的种植园主就注意到老爸家的工业革命导致棉花价格不断上涨。就在那一年,种植园主开始种植第一批长纤维的海岛棉。此后棉花就沿着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的海岸飞快扩散开来。

但美国农产主也面临一个很头痛的问题,那就是棉花太吃地力了。一英亩黑土地,刚开始,年产量是1000磅棉花,三四年后,年产量会下降到400磅。如果不种植豆科植物来休耕,或用价格昂贵的鸟粪作肥料,一块土地没几年就不能使用了。

怎么办呢?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只好开垦新的土地了。种植园主们开始向更西部和更南部的地方迁移。1815年后,棉花种植园主向西进入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的肥沃内陆地区,接着他们向阿拉巴马和路易斯安那迁移,最终到达密西西比、阿肯色和得克萨斯。这就是著名的西进运动。

而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美国政府也开始大举扩张,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有些是从外国那里买来或抢来的,有些则通过武力消灭印第安人获得的。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使得美国的领土几乎增长了一倍;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拿到佛罗里达,1845年吞并了得克萨斯。1846年,美国再次背刺亲爹,强迫英国订约,把美国北部北纬49度的国界线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老爹看在这是为了种棉花的份上,没和他斤斤计较。到1853年,美国已把它的国境线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国土面积达到785万平方公里,比宣布独立时的版图增加了7倍多。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8

而所有这些新获得的土地,都非常适宜种棉花。

很快,密西西比河两岸富含腐殖土的土地,密密麻麻全布满了新的棉花田。到了1830年代末,密西西比的棉花产量已经超过所有其他南方州。

此后,美国棉花产量平均每10年就要翻一番,英国每年消耗8亿磅棉花,美国提供了77%。父子俩终于重归于好,手拉手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的两大轴心。英国有了最重要、最稳定的棉花来源地。而美国不仅依靠棉花摆脱了独立之后的经济窘境,而且还用这笔钱发展出一个军事—棉花综合体,打下了一篇江山。

说到底啊,带英真是感动世界的好爹地,本来棉花生意是要给印度的,最后还是心疼亲儿子。

不过,美国棉花的繁荣,是黑奴们在皮鞭和毫无自由的禁锢中创造出来的。16世纪运到美洲的黑奴数量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达到700万人。无论是奴隶的价格还是人数,都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这都和英国棉纺织业以及美国棉花产业的爆发式发展是同步的。

很讽刺的事实,美国奴隶制的流行,根本原因还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原理。当时美国也有一些小农场,农民自己也会亲自种棉花。但毫无疑问,种棉花,农场面积越大,规模经济效应就越强。较大的农场能负担得起大型机械,比如去除棉籽的轧花机、用来把松散的棉花压成捆以降低运输成本的压平机,大农场还负担得起农业实验改良品种。但是,当时科技还没现在这么发达,棉花日常的耕种采摘,还是得靠人工。海量的人工,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劳动力,那么,还有什么比黑奴性价比更高的劳动力呢?

随着棉花种植园的扩张,南卡罗来纳黑人所占人口比例,从1790年的18.4%上升到1820年的39.5%,而到1860年更上升到了惊人的61.1%。白美国变成了黑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美国人会这么脑残的相信新疆棉花的谎言了。美国佬比谁都清楚,他们棉花产业能成功,完全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但他们毕竟已经有160年没种棉花了,他们可能不知道,现在棉花已经可以全机械化种植了,是他自己还依然 沉浸在自己那段黑奴的固有回忆中。

1854年,一个逃亡的奴隶约翰·布朗,不是那个率领黑奴起义后牺牲的白人约翰·布朗,他回忆说,“每当英国市场的棉花价格上涨时,可怜的奴隶立即感觉到了这一后果,因为他们的日子更加艰难,鞭子抽打得更狠了”。另一个奴隶亨利·比布记得:“在监工的号角声中,所有的奴隶都集合起来目睹我受罚。我被剥掉衣服,被迫脸朝下趴在地上。地上揳了四根桩子,我的手和脚都绑在这些桩子上。然后监工就用鞭子鞭打我。”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9

英国工业革命如此先进、辉煌,美国棉花产业称霸全球,背后却是奴隶贩子、奴隶栅栏、奴隶拍卖,以及数以百万的黑奴血泪。

但是,繁荣之下是隐患。矛盾点就出现在刚刚征服的美国西部地区。南方种植园主想圈地种棉花,而北方工业资本家需要自由的劳动力来工厂当工人,双方在西部频频发生暴力冲突。

要说美国真的太不孝了,你们南北冲突,最后却都把火力对准了亲爹。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和棉花农场主詹姆斯·哈蒙德,有一次在参议院辩论的时候威胁说,“如果奴隶供应的棉花生长系统受到威胁,英格兰将蹒跚地倒下,并带着整个文明世界一起”。“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宣战。棉花为王”。为了逼迫英国承认南方独立,邦联政府宣布禁止棉花出口。北方一听乐坏了,这傻叉居然自断财路,我再给你舔一把土。北方海军封锁了南方所有海港,不许一艘南方船运棉花去英国,走私都不行。至于爹地的死活么,您老先忍忍吧。

万里之外惨遭池鱼之殃的带英快气疯了:逆子!我当初就该把你射墙上!

南北战争1861年开打,到1862年初,与上年相比,英国从美国进口的棉花下降了96%。尽管带英全世界发疯一样的搜罗棉花,但进口总量仍然下降了近60%,棉花价格比战前水平翻了4倍。工厂刚开始每周关闭几天,最后只能完全关闭,甚至破产。

更危险的是,英国的棉纺织业集中于不列颠岛上的一小块地方:兰开夏郡。70%的英国棉纺织工人在此处工作。危机一来,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了。到1863年初,兰开夏郡有四分之一超过50万人的居民失业。50万失业工人,这是什么概念啊!那个时候又没有失业救助金。工人完全依靠教会和各别慈善机构发的面包度日。很快,零星的骚乱、抢劫就出现了,英国官员开始担忧会不会出现工人起义。

就在这时,印度开始猛刷存在感了,孟买商会的商人为了“帮助兰开夏郡困境中的工厂主”筹集慈善基金,这是在疯狂暗示带英,亲儿子不孝顺,还有我这个干儿子呢!以前,印度也不是没尝试过向英国卖棉花,但一直竞争不过美国。想想也是,三哥再廉价,也不是奴隶啊。这次机会终于来了,印度商人、英国殖民官僚开始了一场种棉花的疯狂竞赛。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10

1861年南北战争刚刚开打,棉籽就被大量引入孟买,再运送到内地分发给农民。可是,好不容易棉花长成了,却遇上了印度众所周知的难题——基础设施。1862年,曼彻斯特资本家向印度运送轧花机和打包机,他们本来计划将机器卸到靠近棉花种植区的塞达舍尔港。然而,当船到达时,他们发现港口还没有完工。只好开到另一个有卸载设施的港口,但是到了以后又发现,这个港口没有通往棉花种植区的道路。

真是气死个人啊。没办法,老爹认栽,这次自掏腰包补贴干儿子,伦敦每年投入700万英镑给印度造铁路。到1947年,英国占领时期在印度修建的铁路总长度为5.5万公里,而现在印度铁路的总里程也就6.6万公里。所以,绝大部分都是老爹造的铁路,现在还在服役,这也成就了印度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车挂票。而这一切,一开始都是为了把棉花运出来。

不过呢,铁路没白造,到1864年,英国已经从三个地方基本补全了美国捣乱失去的棉花。而失去棉花“人质”的美国奴隶制,彻底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英国棉花的第一个替补当然就是印度。第二个替补则是埃及。

19世纪的埃及,名义上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个行省,但基本保持了独立性,当地统治者伊斯梅尔帕夏意识到美国南北战争造成的棉花空缺,他动作飞快,迅速把埃及的广大土地全种上棉花,下埃及40%的耕地都种棉花了。

但埃及和印度不同,印度卖棉花纯粹是为了躺平赚钱,而埃及卖棉花是为了赚一笔现代化建设的基金,而且他家的棉花是享誉世界的长绒棉,棉花届的奢侈品,完全不愁卖。

可惜,埃及最后玩脱了。

当时的埃及政府为了筹集基建资金,大举贷款,用来挖掘灌溉沟渠、建设铁路和进口火车,但是这些都是长线投资,短期看不到回报,埃及政府一下子就背上了巨额债务。债主不出意外,带英。为了还债,政府转头开始压榨国内,埃及无论是大地主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承担很重的赋税,为了交税周转现金,他们纷纷寻找高利贷商人贷款。这些高利贷,同样来自英国商人。不过一般情况下,贷款是还的上的,等棉花成熟,卖掉就有钱了。

然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1878年,棉花价格突然暴跌,而且是连续三四年狂跌,完全看不到涨回去的趋势。整个埃及的资金链就这么崩断了,从上到下刮起一股破产狂潮。比如埃及最大的地主因为无力还债,只好把自己的棉花庄园转让给债权人罗斯柴尔德家族。而入不敷出的埃及财政,每年光偿还利息都很困难。此时英国却趁火打劫,要求埃及必须在11月底之前偿还到期的320万英镑债务。埃及无奈,只好低价抛售手中唯一值钱的产权: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权。英国拿到后,立刻派出10万人的军队驻守运河,并在1882年乘埃及内乱,出兵占领全境。

埃及被美国制裁吗图11

埃及棉花

这事完了后,棉花价格就恢复正常了。埃及的棉花田也越来越多,直到整个国家都变成了一个长绒棉种植园。

这么一眨眼功夫,埃及就完蛋了,可见带英的钱是真的不好赚。

至于英国找的第三个棉花替补,大家不妨猜猜是谁?把答案打在弹幕上吧。

正确答案,up先卖个关子,下期啊,他是主角。

结尾有些感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说实在的,如果当时是南方赢了,没准美国今天就是个大号的埃及、巴西,以单一农产品出口作为经济支柱,就是列强嘴里的鱼肉,能有什么前途。所以说,美国靠棉花起家攒够家底后,又能在关键时刻摆脱棉花,走上了工业立国的道路,这的确也是一种国运。

好啦,今天就到这儿啦,大家别忘了一键滴滴滴,下期,我们一起期待史上最强男主的逆袭哦!



参考资料:

巴普蒂斯特《被掩盖的原罪:奴隶制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崛起》

贝克特《棉花帝国》

乔吉奥·列略 《棉的全球史》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

威尔逊《苏伊士运河史 》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