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信息传递者(职场如何打赢信息战)

2023-06-06 08:58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在工作中,传递信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但是许多人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因而也不会投入足够的精力去思考、学习和锤炼。而这恰恰是走入职场的每个人需要第一时间掌握与学会的,就好比马钰传授给郭靖的全真金雁功,缺了它,郭靖也只不过是大漠上学了点三脚猫功夫的傻小子。

我理解传递信息过程包含三个步骤:建立信息路由,高效传递信息,确认信息接收。

先说说建立信息路由。路由器大家都买过,起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每个数据包传递的路径。建立信息路由的目的是确保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通过信息传递者自己的理解,判断这个信息需要传递给谁,谁需要第一时间接收到,谁不被允许接收到,多则易生变,少则事难成。

这个步骤说起来容易,其实很困难。这要求每个信息传递者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来判断信息传递方向与传递权重,实质是把整个公司的决策权分配到了每个传递者身上。从神经网络的视角来看,每个个体就是其中的激活函数。字节跳动喊出的 “content,no control” 也只是要求传递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截留信息,保持信息的高保真度,但是无法约束传递方向。我们能做的是提升每个信息传递者的能力,让他从对公司更有利的角度来判断信息传递方向与权重。这相当于要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输入信息与传递方向/权重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个建模过程在企业内被称为“流程化”。流程的建立能固化处理已知类型信息,而对处于模糊地带或者没遇到过的信息没法很好的响应。这意味着“流程化”这种手段的“泛化能力”比较弱。如何提升企业内信息传递与决策网络的泛化能力?我还没想好,欢迎有想法的朋友留言讨论。

高效传递信息则需要考虑传递场景,是1对1沟通,还是1对多的开会,是书邮件传递,是面对面沟通,还是在线会议?不同场合都需要不同的传递方式。这么多场景下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有没有共通点?我想,抽象收敛是其中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对问题抽象,对结论收敛

无论什么场景,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形式上是问题与回答的多层叠加。在一问一答间,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不同范围、不同尺度、不同焦点的问题层出不穷,混淆了主题,带偏了方向,让讨论过程呈现出虚假的繁荣。怎么让整个信息传递过程充分完备又干净利落?这就需要运用抽象与收敛两个工具。将问题不断抽象,抽取主旨,归并共性内容,个性内容移作问题的特例另作讨论。对抽象后的问题讨论要收敛在有限的方案上,以3个为限,砍去无法收敛的讨论。无法收敛的讨论意味着该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参会人的能力范畴,进入了头脑风暴状态,这是时间消耗最剧烈的部分。如果确认头脑风暴并非沟通意愿,那就应该及时终止。

确认信息接收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发了邮件,发了微信,发了钉钉,开了会,是否等价于信息被完整接收到?

许多人认为做到这一步已经完备了,这恰恰是不够职业化的表现。还记得上学时,老师是如何将知识从他脑袋里传递到学生脑袋里的吗?还记得TCP链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么?这都是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来确保信息传递的保真度。越是重要的内容,越需要频繁的提问来确保信息被正确接收。

注意这里有个细节,我们要确保的是信息被正确接收,包含了信息被接收,与信息被正确解读两层含义。发了邮件,发了微信,无法保证信息被接收。发了钉钉,“已读”状态表示被接收,“未读”状态表示未被接收。那开会呢?开会是最复杂的,会议开完了,能表示信息已经被接收了么?答案是“不确定”,开会的时候开小差了,没听到重要内容,那也是“未被接收”。所以即使上述动作做完了,仍然需要通过提问来确认重要内容已经被正确接收到。

你看,即使是信息传递这个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小事,掰开揉碎都能写一篇文章,果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工作即修行,与君共勉。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