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

2023-06-07 14:55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走进博物馆#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衍生出了众多的文明瑰宝,悠久的历史让这片土地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替,文明的花朵在这片沃土上得以绽放。智慧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无数珍宝,保留着历史的温度,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述说着中原的辉煌。今天,我就用实地拍摄的照片,带领大家走进河南博物院,感受华夏文明历经千年的历史积淀。


河南博物院,是国家级重点综合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经过数十年的沧桑岁月,河南博物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馆址经历多次变迁,原河南省博物馆坐落于古城开封,1961年迁至省会郑州,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由人民路迁至农业路更名为“河南博物院”,新场馆于同年5月1日落成开放。如今,这座建筑犹如一座艺术殿堂,巍然屹立于喧嚣都市之中。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1

河南博物院外景图

河南博物院占地126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主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外观呈金字塔形状,灵感源自登封市的元代观星台,冠部为方斗形,上升下覆。外墙呈土黄褐色,象征中原的黄土和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主馆正面设计有浅蓝色透明窗户和采光带,形似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展现了雄伟壮观的气势。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2

院徽

河南博物院的院徽以主题馆建筑外形为基础,上为仰斗,下为覆斗,寓意上承“甘露”,下接“地气”。上下两个三角形交叠形成一个圆,表示中国古人的“天圆地方”的观念。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3

(因人多影响拍摄,此图片取自网络)

踏入河南博物院后,首先引入我眼帘的是通向大厅的走道。我能感受到一种幽暗神秘的氛围,走道两旁是展厅的入口,于是我知道,那是由历史珍宝集聚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大厅的灯光在走道的墙壁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顶部有淡淡的阴影,如一幅古老画卷缓缓呈现。走道的尽头,是大厅的雕像,静静矗立在那里,雄伟庄严,金光闪耀。这个由幽暗走道缓缓迈步至明亮大厅的过程,俨然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先人依靠勤劳和智慧,逐渐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走向灿烂辉煌的漫长文明历程。

大堂正中矗立的这座雕塑,描绘了古人双手推开两头大象的场景。众所周知,河南省的简称为“豫”,“予”的引申义是“持矛击刺的人”,因此“豫”字可以与古人击杀大象的场景相联想,展现了中原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同时,中间这个人双手推开大象的动作,寓意推开了迈向文明的大门。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4

1号展厅前的“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字样

河南博物院“泱泱华夏,择中建都”的主题很好地概述了华夏文明与中原地区的关系,院内文物按照新石器时期、夏商时期、西周时期、东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划分,在不同展厅内进行陈列。河南博物院藏品丰富,下文我想对自己参观时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介绍。


1.贾湖骨笛(新石器时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5

河南博物院藏贾湖骨笛实物照片

贾湖骨笛,距今约有9000年至7000年历史,出土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的贾湖遗址。1979年,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时,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骨笛。贾湖骨笛是中国出土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实物。

贾湖骨笛是使用鹤类尺骨经过锯去两端关节并钻孔制成的乐器,它的笛身有一些小孔,制作人员通过打小孔的方式来调整个别音孔的音差,表明贾湖古人对音阶和音距已经具有基本概念。我国曾派音乐专家携专业仪器到河南郑州对其进行现场测试,最后的测试结果表明,这支骨笛可以吹奏七声音阶。

贾湖骨笛的出土将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推至九千年前,这一发现颠覆了中国先秦音乐史原有的只有五阶音域的认知。贾湖骨笛的制作规范,外形精美,音乐表现力强,它的发现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2.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商代早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6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实物照片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属于商代早期的珍贵文物,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兽面乳纹钉铜方鼎造型独特,腹部呈现出斗形,顶部设计了两个对称的圆拱型竖耳,像是锅的提手,表现古人对实用性的追求。四根鼎足粗壮浑厚,呈上粗下细的圆柱形,彰显了当时高超的冶炼水平和精湛的铸造工艺。

纹饰主要是兽面和乳钉,兽头呈巨大夸张之态,两眼圆瞪突出,凸显出庄重的威严。它作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曾在烹饪肉食、举行牲祭和盛宴等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由于鼎也被赋予了权力意义,象征国家兴衰,郑州地区出土了如此大型的青铜方鼎,进一步有力证实了商王朝在此地建都的历史。


3.“妇好”鸮尊(商代后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7

“妇好”鸮尊实物正面照片

鸮(xiao,一声)是古人对于猫头鹰的称呼。它的身体融合了兽类和禽类的特征,圆滚的眼睛散发着睿智又神秘的光芒,似乎能洞悉一切,再加上它昼出夜伏的习性,很受古代将军的喜爱。在商代时期,鸮备受推崇,被视为英勇智慧的战神象征。据记载,妇好曾多次参与军事征战。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鸮只在商代后期的文物中出现。

妇好是商代国君武丁的妻子之一,“好”是她的名(或姓),“妇”是对她作为亲属的称谓。她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可考的最早的女性政治家和军事家,根据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记载,她不但是最高等级的女祭司,还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将军,这很符合鸮的象征意义。

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妇好攻克周边方国的英勇事迹,这在历史上并不常见。妇好去世后,武丁为她在殷墟边界修建了妇好墓,并进行了大量祭祀,以盼她的灵魂保佑商军在敌方进攻中存活下来。

妇好鸮尊是一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鸟形铜酒器之一,它展示出商代敢于创新和力求完美的精神,体现了商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融,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有力佐证。


4.玉柄铁剑(西周时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8

玉柄铁剑实物照片

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虢(guo,二声)季墓中,是我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虢季是西周时期的虢国君主,这把短剑是他生前十分珍视的器物。

该剑由铁质剑身、铜质柄芯和玉质剑柄组合而成。铜质柄芯连接玉质剑柄和铁质剑身的,剑柄材质细腻,表面光亮温润。年深日久,剑身已为铁锈所覆盖,玉柄和剑身已断离。

玉柄铁剑是我国由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因而有“中华第一剑”之称。


5.莲鹤方壶(春秋时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9

莲鹤方壶实物照片

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迅速发展,莲鹤方壶正是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因其非凡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被誉为中国"青铜时代的绝唱"。

1923年,莲鹤方壶在河南省新郑县李家楼郑公大墓中出土,共有两件,其中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就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在古代,壶经常用于宗庙祭祀等重要活动。莲鹤方壶的器形巨大,雕饰精美,器身有蟠螭纹,顶部是仙鹤,呈展翅欲飞的形态。壶的两侧有耳,造型呈龙形兽。从整体来看,莲鹤方壶显然不是普通的酒器,很可能是郑国国君的收藏品,彰显出他尊贵的地位。

春秋时期,新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青铜器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格,器形由厚重转变为轻盈,造型从庄重转向巧妙,纹饰也更加生动。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青铜器很好地展现了与以往十分不同的纹饰风格,一改神秘而威严的面貌,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引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6.金缕玉衣(西汉时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10

现场众人围观金缕玉衣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11

金缕玉衣旁的葬玉

此次参观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金缕玉衣,它也是当时围观人数最多、驻足时间最长的展品。单论文物价值,金缕玉衣未必是最高的,但无疑其神秘色彩最为浓厚,它的人形外观也很能勾起大众的兴趣。很多并不十分了解历史的人在盗墓题材类的小说里也听闻过关于金缕玉衣的种种神奇传说,例如《鬼吹灯》里介绍金缕玉衣可以防止尸体腐败,《盗墓笔记》里的金缕玉衣甚至有返老还童的奇妙能力。

当然,这些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我们可以保留对它的各种想象,但真实的金缕玉衣并无这类功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金缕玉衣不过是墓主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玉衣是汉朝的皇帝和王公后妃在丧葬仪式上使用的服装,这种服装主要由玉片组成,并根据死者的地位使用金丝、银丝或铜线串起玉片编织而成。其中,由金丝制成的玉衣就称为金缕玉衣。汉朝宫廷相信玉石是山脉的精华,具有防腐的功能,可以永保死者生前的原貌。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金镂玉衣是西汉时期的文物,于1986年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县的僖山汉墓中出土,属于西汉皇族梁王的殓服。这套玉衣的外观按照人形制作,总共由2008片青玉组成,玉片之间用金丝编织连接。

奢靡的皇室贵族以昂贵的玉衣覆身入殓,且用器具塞其九窍。他们追求万年不朽,却终化于尘土,空留下这玉衣,供后人观赏研究。帝王幻梦终究破灭,也是十分令人感慨。


7.武则天金简(隋唐时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12

武则天金简实物图

武则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独特的传奇女性,她在男权统治的时代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心路历程无人知晓,但这枚金简的发现却让我们得以窥探其中的一些秘密。

1982年5月21日,在当时的河南省登封县,一位叫屈西怀的村民在嵩山游玩时,在山顶的石缝中偶然发现一块金属片。经专家鉴定,这个金属片由高纯度的黄金制成,正面刻有铭文。令众人感到十分惊讶的是,铭文中出现了"武曌"这两个字,“曌(zhao,四声)"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皇帝武则天所创的字,表示日月当空,而“武曌”正是指武则天本人。

据传,武则天晚年患一场大病后,由信佛转向信道,追求长生不老。她信任道士胡超,胡超建议她制作金简,刻下罪过,投入嵩山祈求赎罪和福祉。武则天立即下令制作,金简记录了她对家人、对天下人的忏悔,希望自己可以获得上天的赦免,重归内心的平静。

金简铭文写道:“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大意是说,武则天皇帝信奉道教真神,在中岳嵩山向天地诸神递上这枚金简,请求各位神仙除去她在人间的罪过。

在投完金简的第四个年头,武则天与世长辞。这片记录着她心迹的金简,在山中沉睡千年,直至被发现,为我们了解武则天晚年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


8.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北宋时期)

河南博物院历史宝藏(河南博物院著名历史文物)图13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实物图

提到周杰伦的《青花瓷》,想必大家不陌生,这首歌凭借其典雅的词曲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将听众带入了一个优雅而温馨的艺术世界,成为了华语音乐史上的经久不衰之作,也让我们对瓷器多了几分独特的欣赏。但值得一提的是,歌词中的“天青色等烟雨”中的“天青色”其实并非指青花瓷,而是汝瓷。

汝瓷向来以素雅著称,其色彩单一而凝重,釉色的变化仅限于深浅之间。汝瓷摒弃了唐三彩的艳丽之风,将瓷器的简约之美发挥至极致,因此被誉为北宋五大名瓷之首。

上图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可以说是汝瓷的典型代表。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汝官窑遗址的这件艺术品汲取了汝窑的经典工艺,凝聚了陶瓷艺术的精髓,融汇了瓷器之美与文化之雅。

澄澈的瓷瓶外观,蕴含了广袤天空的辽阔与宁静,器型优雅简约,釉面细腻光洁,纹路疏密有致,色泽浑然一体,带给人以无限遐思,引导人们探寻千年前的工艺奥秘。

我参观时在此驻足良久,因为我个人向来崇尚简约之美,而蓝绿又是我比较喜爱的色彩,所以这个汝瓷很好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没有富贵骄奢之气,而有平淡质朴之美,但这份平淡并不单调,更像是平静的湖面被丝丝细雨溅起了碧色的波纹,给人带来一种纯粹的美。

鉴于当时汝窑的工艺水平,天青釉的汝瓷可谓百里挑一,天蓝釉的汝瓷更是万里挑一,而既是天蓝釉又有刻花的汝瓷迄今为止发现的仅此一件,由此可见其珍贵价值。所以有人说,若要评判一件汝瓷是否算得上珍品,首先应将其与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进行比较。


总结

河南博物院中,珍宝流光溢彩,古物精美绝伦,每件展品都如一颗璀璨明珠,映射华夏文明数千年的辉煌。纷至沓来的游客,集聚于此,穿越时光长河,沐浴在历史的涓流之中。丰富的陈列,让来者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青铜的铸造艺术中,体会到先民的智慧;在书画的博大精深中,感悟到传统艺术的永恒。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汇成一本扉页翻开的历史典籍,通过阅读里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与古人对话,触摸已经离我们远去的那些生动的灵魂。

游览河南博物院对我来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根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历史的深厚与奥妙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于是,我不由得思考自身的文化身份与责任,作为华夏儿女,我们不能失去对历史的敬仰,更不能失去对文化的热爱。最后,由衷感谢为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而默默付出的每一个人。


优秀文化,代代赓续;精神文明,绵延不绝。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