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

2023-08-06 14:55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2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典型的簧管乐器。在从江县这个以苗族、侗族、壮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芦笙不可否认的成为了当地少数民族休闲娱乐和节日庆典时的主要乐器。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3

“芦笙不响,五谷不长”吹奏芦笙是苗侗人民的必备技能,也正是苗侗人民世代对芦笙的传承与保护,芦笙制作技艺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4


从江县,一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95%的神秘地区,境内自然山水绮丽多姿,民族文化原生古朴,当地浓墨重彩的民族节日深深吸引着无数旅人,全年有着各种大小民俗活动,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众多节日里芦笙总是如影随形。这里的苗侗人民将自己的生产生活和对未来的祈祷愿望都吹奏成一曲曲芦笙曲,阵阵优雅动听的曲调回响在山间地头。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5


从江县贯洞镇今影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芦笙制作村,至今仍保存着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芦笙制作技艺。该制作技艺包括选择材料,准备竹管,安装簧片,凿按音孔,试音等30多道工序。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6

破开


芦笙的主体称笙斗,呈纺锤形状。对材料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一般采用杉木作架,便于取材,木质优良,纹理规律。拿到原材料,先对其修饰外形,从中间破开,用工具把中间掏空,形成中空。用胶水粘合后。将编织的竹套放在芦笙把上,使其固定不透风,随着发展,竹套慢慢被很多塑料套所代替。后用尖锐的刀在芦笙把上掏孔,给安装簧管做准备,孔有大有小,数量也不相同。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7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8

挖槽、打孔


制作簧片是芦笙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也是判断芦笙师傅水平的重要标准,最为原始的做法是将黄铜融化导入模具中,经过人工的反复捶打,成为长条,裁剪成为1厘米宽3厘米长左右的方片,用铁刀凿出“U”形,对其缝隙密度、厚薄、韧性很有讲究,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当气流通过,簧片震动,芦笙就可以发声。在各种节日庆典吹芦笙比赛中,音色和响度是收到青睐的关键,所以簧片制作极为讲究,需反复调试音质、定调,并经过严格检查筛选后才能安装在竹管上。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9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0

固定笙斗、挂簧片


竹管是当地的芦笙竹,纤细坚硬,对采用部位也有讲究,需晾晒后对其矫正。用刨子将竹管打磨平整,每管近斗处开一按音孔,分两排呈70至90度交角插入笙斗,上段集于一束,用绳捆拢。其中以6管为常见,也有4管、5管或8管不等。用胶水把空隙密封,把粗的楠竹(早一点用笋壳)安装在主管上,充当“扩音器”的作用,一把芦笙基本就完成了。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1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2

检查簧片、试听簧片音质


芦笙分高音、中音、低音3种。芦笙大小不一,最大的高达1丈多至2丈,最小的只有1尺多。吹奏时双手扶笙斗,手指分别按两排笙孔,口含嘴吹,一呼一吸,声若驾鹅之嘹叹,伴以舞蹈动作,同时芦笙也有大、中、小和特大四种类型,特大号又称“芒筒”。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3

簧片定调器


从它的功能看,大致可分为芒筒型、舞蹈型和发号型。芒筒型粗大笨重,不能拿在手里吹奏,只有几把芦笙相互靠拢,互为支撑依托,或用木棒来支撑,蹬在地面上进行吹奏。舞蹈型、发号型小巧玲珑,可以左右摇摆,上下举动,握在手里,随心操作吹奏。芒筒型音色深沉、粗犷、舒缓,震动山川峡谷,地动山摇,十几里外之遥也能听见其声。舞蹈型音色圆润、悠扬,轻快恢谐。发号型音色激昂、高元、悦耳,起到发号施令动员之功能。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4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5簧片校音

芦笙试音


芦笙曲调很多,有欢迎调、欢送调、欢聚调,总称快乐调;有悲伤调、悲凉调、悲痛调、悲苦调等,总称悲哀调;有和乐调、和约调、和睦调、和亲调等总称和谐调。不同的芦笙曲调能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


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


贵州苗族芦笙的制作方法图16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