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

2023-08-17 13:05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提起唐宋八大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文采飞扬的文学家,或者是闲情逸致、抚琴饮酒的艺术家。

但其实,无论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还是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他们的正经身份都是忧国忧民,位高权重,勾心斗角的官僚。也就是所谓的政客。

那么,这八位政治家的官职如何,谁的官职最大?谁的地位又最高呢?下面就按照他们的出生时间排序,说说这个话题。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

首先是韩愈。他的辈分最大。同时,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不过,韩愈的官职不是八大家中最高的。

韩愈活着时,官至礼部侍郎。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并从祀孔庙。

第二个是柳宗元,他官至礼部员外郎,在经历一场政斗后,最终被贬为柳州刺史。

与韩愈相比,柳宗元的官职明显低了一级。

然后是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里,宋朝辈分最大的。

他在朝中为官四十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退休时得到太子少师头衔(荣誉头衔第三等)。死后,又被追赠太尉、太师头衔(荣誉头衔第一等第一位),并被赐楚国公爵位。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2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这是什么职务,就不多介绍了。

用一句话来概括,欧阳修官至宰相,致仕后享受最高的荣誉职称。比之前的韩愈、柳宗元高了好几个等级。

接下来是苏洵,他是苏轼、苏辙的父亲,名气相对不大。今天的人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中学课文《六国论》。

大体来看,苏洵在官场混得并不如意,仅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其获得的社会成就也仅仅是“时论文章朝野皆拜读”。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苏洵靠写针砭时弊的论文,获得当时很多人的关注。并凭此获得朝廷大佬的推荐,当上了一个九品芝麻官。

所以很明显,苏洵的政治成就是很低的。不仅远不如欧阳修,也不如他的两个儿子。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3

曾巩《局事帖》,2009年以1.08亿元成交

第五个是曾巩。他的名气相对最小,比苏洵还小。但他的政治成就比苏洵高。曾担任过太平州司法参军和越州通判。后来,调回中央担任史官修撰。

也就是说,曾巩的级别与柳宗元相当。差了韩愈一级,欧阳修好几级。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4

第六个是王安石,这是唐宋八大家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一位。曾官拜宰相,封荆国公,深得宋神宗器重,是货真价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坛大佬。

另外还有一点,王安石死后,被宋徽宗追封为舒王,这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一例。

第七个是苏轼,他的名气最大,而且是年少成名。但一生仕途坎坷,几上几下。

人生低谷时期做过没有实权的团练副使,这是一个九品小官。

人生得意时期做过翰林学士、知制诰。被当作宰相候选人进行培养。

在这期间,苏轼还曾短暂任命为礼部尚书。

南宋时期,宋高宗追赠苏轼为太师。

也就是说,苏轼生前长期不受重用,最高也就是个尚书,与欧阳修、王安石差了一级。但死后被追赠了宋朝最高荣誉职称。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5

最后是苏辙,他是苏轼的弟弟,非常擅长写政论文和史论文。

与苏轼一样,苏辙也是年少成名,很早就踏入了仕途。不过,苏辙的仕途比苏轼顺利。

苏辙生前,最高官职是尚书右丞,这是排名第四的副宰相。

这里插一句。

北宋的官僚体系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前,一个是改制之后。

元丰改制之前,一般官至六部侍郎,尚书或三省长官,同时带“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的就是宰相。编制为三人。

其中,带“昭文馆大学士”头衔的是排名第一的宰相。

带“监修国史”头衔的是次相。

带“集贤殿学士”头衔的是末相。

当然,三个宰相,有时候并不一定满员。有时候是两个,也有时候只有一个。

而且,也不一定是首相就能管次相,末相。

这仨谁管谁,具体还得看皇帝信任谁,谁的势力大。

除了宰相,还有副宰相,称为参知政事。比如前面提到的欧阳修就担任过参知政事。

需要注意的是,参知政事也不定员,具体看皇帝怎么安排,一般是1~3位。

并且,参知政事的权力也不一定就比三位宰相低。具体也是看皇帝怎么安排。

而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就大不一样了。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6

宰相一般就是两个人。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左相。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右相。

副宰相数量比较多,按排位次序,分别是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前面说了,苏辙官至尚书右丞。所以,苏辙的最高政治成就,就是排名第四的副宰相。

综上所述,唐宋八大家生前官职、品位、爵位最高的人,以及实际权力最大的人,都是王安石。毕竟他改革的那几年,除了宋神宗,就属他说话最有分量。他如果没权没势,也不可能推动变法。

另外,死后被赠官爵最高的也是王安石。他是王爵,别人最高只是公爵。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7

不过,由于王安石的王爵后来被宋钦宗下旨剥夺了。

因此,若是以盖棺论定时的头衔论,欧阳修的荣誉地位要比王安石高一点点。

欧阳修的公爵加太师,刚好比王安石的公爵加太傅,高了那么一点点。

至于生前担任官职最低的,没有异议,就是苏洵。他先后担任过的几个职位都不高,都是九品,也即宋九品十八级官品中最低的一品,再低就属于流外了。

最后再说一个有意思的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朝廷举行省试(相当于明清的会试)和殿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殿试结束后,苏轼和苏辙,还有曾巩,都榜上有名。

而作为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当然也要去考试现场凑热闹了。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8

也就是说,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朝人,除了王安石外,其余五个,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公元1057年的科举考试。

不过,苏轼、苏辙、曾巩,这三位大文豪的科举名次与他们的名气并不匹配。

现在很多文章谣传,说曾巩是新科状元,苏轼是榜眼。

其实不是的。那一年的三甲: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

其中,状元章衡的名气最大,榜眼窦卞的名气一般般,探花罗恺几乎是默默无闻。

此外,曾巩的弟弟曾布,理学大家程颐和程颢兄弟,也是这一年上榜的进士。

如果再加上王韶(虽是进士出身,但却是当时名将,屡挫西夏);

郑雍、吕惠卿、梁焘(均官拜副宰相);

章惇(曾评价宋徽宗赵佶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

张载(曾说过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9

1057年的科举,可谓是星光灿烂,不仅出了众多文学家,还出了九位宰辅级政客。

不过,这一科的进士也是北宋撕逼撕得很厉害的一届。

他们中的一部分,支持王安石的改革,一部分则持保守立场。这些大文豪们,在政治斗争中打的是一脸狗血。

比如苏轼就屡屡遭到章惇排挤,苏轼晚年被贬到海南儋州,就是拜章惇所赐。

另外,苏轼与曾巩的弟弟曾布也不和。

据说当年高俅给苏轼当秘书时,苏轼一开始是想把高俅推荐给曾布。但曾布因为与苏轼政见不和,拒绝了苏轼的好意。

于是,苏轼这才把高俅推荐给了宋神宗的妹夫王诜。也就是水浒中的“小王都尉”。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0

而后来,就是因为王诜派高俅给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送篦子刀,高俅凭借一流球技征服了赵佶。所以这才有了日后《水浒传》中的头号大反派高俅高太尉。

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最高、考试成绩最佳的无疑是苏轼。

可进士考试成绩最好、官职最高、政治影响最大的却是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中,无论官职权势,还是对当时政治形势造成的影响,王安石都无人能出其右。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1

王安石剧照

01、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在明朝。

明朝初期,著名学者朱右【元仁宗皇庆三年(1314年)—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曾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编为《六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开始出现。

明朝中期,嘉靖三大家之一、的文坛大师唐顺之【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在他作品《文编》中,唐朝和宋朝的文章,只选了八大家的作品。

唐顺之是当时文坛领袖,他推崇八大家的做法,引领了明朝文坛之风。

后来茅坤【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中,正式确定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为唐宋八大家。

从此,唐宋八大家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2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的其实是散文大家,而非诗人词人,因此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永、范仲淹、李清照、陆游这些唐朝、宋朝著名诗人、词人并没有入选。

而且,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并不代表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人的文章就是当时最好的文章,是碾压其他人的存在。

比如唐朝李华、宋朝范仲淹等人的文章就未必比唐宋八大家的差。

说白了,唐宋八大家只是“唐宋派”一家之言。

唐宋派是明朝中期一个影响很大的散文流派,他们对明朝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提出不同见解,主张“文道合一”,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

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就有唐顺之、茅坤。

唐宋派虽然没能根本扭转明朝文坛复古之风,却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清朝著名的桐城派就深受其影响。

因此,后人就沿用了唐宋派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并且深入人心。

02、唐宋八大家的官职

唐宋八大家的文采自然无须质疑,每个人的文章就是千古名篇。

如果真要比较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哪个最好,也没有确定的答案,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唐宋八大家能比较的就是他们各自的科举成绩、官职大小等一些客观存在的东西。

韩愈,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人,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病逝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享年56岁。

柳宗元,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出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病逝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享年46岁。

欧阳修,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病逝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享年65岁。

王安石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东乡),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病逝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享年65岁。

曾巩,建昌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病逝于元丰六年(1083年),享年64岁。

苏洵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病逝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享年57岁。

苏轼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出生于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病逝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享年64岁。

苏辙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出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病逝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享年73岁。

唐宋八大家出生年月从早到晚是韩愈、柳宗元(唐朝),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宋朝),病逝年月从早到晚是柳宗元、韩愈、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

寿命最长的是苏辙73岁,寿命最短的是柳宗元46岁。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3

唐宋八大家

对比官职的话。

韩愈最高官至吏部侍郎,柳宗元最高官至礼部员外郎,欧阳修最高官至参知政事(宋朝副宰相),王安石最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宰相),曾巩最高官至中书舍人,苏洵最高官至秘书省试校书郎,苏轼最高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辙最高官至门下侍郎(宋朝副宰相)。

唐宋八大家官职最大的是王安石,官至宰相,位极人臣,曾主持过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影响非常深远。

其次就是欧阳修和苏辙,两人都是副宰相,位列宰执,有意思的是欧阳修曾参加过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更是坚定的守旧派,并且是守旧派领袖之一。

官职最低的就是苏洵,一辈子都没当过什么像样的官,最悲催的还是苏洵的科举成绩。

03、科举成绩

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都是进士出身,唯独苏洵没有中进士。

03—1、倒霉的苏洵

按理来说,宋朝进士考试,取士人数远比唐朝要多得多,以苏洵的文采,中个进士应该不难,可苏洵却很倒霉,愣是没中。

天圣五年(1027年),18岁的苏洵就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科举考试。

这次跟他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王尧臣、包拯、韩琦、文彦博等人。

结果不以文采出名的包拯都中了,苏洵却名落孙山。

不过这次落第非常正常,苏洵年轻的时候并没有用心学习,整天到处游荡,他能考中进士才有鬼了。

经此一遭,苏洵幡然醒悟,开始勤奋学习。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4

苏洵画像

景佑四年(1037年),28岁的苏洵经过10年苦心钻研,勤学苦读,再次参加进士科考试。

这一次,他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应该能中榜。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又一次落榜。

庆历六年(1046年),37岁的苏洵参加制科考试。

宋朝制科考试,也是一种正规科举考试,比如宋朝名相富弼就没有参加进士科,却通过了制科。

制科比进士科还要高级,还要难考,于是苏洵又一次落榜了。

这次落榜,对苏洵打击十分大。

苏洵在《广士》一文中吐槽道:“人固有奇才绝智,而不能为章句、声律、名数之学者,又又不幸而不为者,苟一之以进士、制策,是使奇才绝智有时而穷也。”

苏洵的意思是说,宋朝科举考试不合理,埋没了很多人才。

苏洵倒不是空穴来风。

当时宋朝文坛流行一种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西昆体,内容华而不实,贫乏空洞,无病呻吟,不适于用。

科举考试考的就是西昆体。

可苏洵非常不喜欢这种文风,反而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影响非常大,主张文以载道,倡导先秦时期的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苏洵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不写西昆体,只按自己的风格来作答,如此一来,苏洵落榜自然就再正常不过了。

与苏洵情况相同的还有欧阳修和曾巩,他们俩人明明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韩愈也曾多次名落孙山),就是吃了自己文风与科举考试文风不同的亏。

有意思的是,宋朝科举考试首次不考西昆体是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科举。

这届科举是中国科举史上最有名的龙虎榜,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质量之高,在千年科举史上堪称第一。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5

欧阳修画像

而主考官就是欧阳修;苏轼、苏辙就是在这年成为了进士,而且这是兄弟俩第一次参加科举,结果一次就中。

当时苏洵也在开封,送两个儿子赴考,不过苏洵自己并没有参加考试。

从此,苏洵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于是他就成为唐宋八大家里唯一不是进士的人。

03—2、名次最佳的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参加科举考试,韩愈、欧阳修、苏洵、曾巩都曾有名落孙山的经历,一次就中的只有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辙。

其中成绩最好的是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6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年)首次参加进士科考试。

这次和王安石一起参加考试的有曾巩、王珪、韩绛等人。

当时主考官聂冠卿和副主考官吴育拟订的名次是第一名王安石,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韩绛。

(曾巩这次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其实他和王安石是一辈的人,因为屡试不第,后来才跟苏轼、苏辙成为同榜进士)

宋朝进士前三名的成绩都是由皇帝钦点,不过一般来说,主考官确定好了名次,皇帝都不会做太大的改动。

可当聂冠卿和吴育把评卷结果和答卷呈报给宋仁宗,打算走走过场时,发生了意外。

宋仁宗看到王安石试卷里写了“孺子其朋”四个字。

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本是周公旦对侄子周成王说的话,意思是孩子你要记住,一定要把大臣当成好朋友来对待。

可宋仁宗看完后,却大发雷霆。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7

宋仁宗剧照

因为,当时北宋朝廷,大臣们已经有结党之风,宋仁宗最反感大臣们结党。

而且这句话是周公旦对周成王说的,王安石不过是一个考生凭什么以长辈的语气对皇帝这么说话。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想自己手下出个周公旦这样的权臣。

于是,宋仁宗亲自写下御批:“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王安石到手的状元就这么飞了,正好王珪、韩绛有官职在身,按例不能成为状元。

于是第四名的杨寘成为了状元(杨寘之前还是解元、会元,因此他成为宋朝又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王安石则被定为第四名。

神奇的是,王安石这个第四名是唐宋八大家在进士科考试中的最佳名次,其余七人的名次都不如王安石。

03—3、考试最厉害的苏轼

或许有人会说,唐宋八大家考试最厉害的不是苏轼吗?苏轼明明是榜眼(第二名)。

其实,苏轼是嘉佑二年榜眼的说法由来已久,施宿先生的《东坡先生年谱》、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刘敬堂的《苏东坡别传》等苏轼传记都说苏轼是榜眼。

其实不然。

苏轼在嘉佑二年科举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最终成绩是乙科第四甲(赐进士出身),换成总名次的话就是300名左右。

而苏辙则是乙科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

因为苏轼偏科了,宋朝省试科举,考四门,策、论、赋,帖经(或墨义)。

四门考试内容,墨义最不重要,司马光曾说:“所有进士帖经墨义,从来不曾考校,显是虚设,乞更不试。”

最终,苏轼四门成绩分别是,

策,没有记录,不好不坏。

论,第二名;

赋,不合格;

墨义,第一名。

宝元二年(1039年)以前,宋朝科举实行单场淘汰制,一场不合格,直接淘汰,如果按这个规则,苏轼将会直接被淘汰。

不过,庆历二年(1042年)后,废除单场淘汰制,实行四场并试,综合评定成绩。

最终苏轼的综合成绩就是300来名开外,远不如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8

苏轼剧照

不过,学霸就是学霸,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苏轼、苏辙在欧阳修和杨畋的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分秘阁试和崇政殿试。

苏轼这次制科,秘阁试由翰林学士吴奎主持,司马光,范镇等人主考;

崇政殿试由宋仁宗亲自主持,王安石主考。

结果,苏轼制科考试成绩竟然是三等(苏辙是四等)!

制科成绩共分五等,第一等、第二等只是虚设,最高就是三等。

在宋朝三百多年历史上,一共出了118个状元,但通过制科的只有49人。

而入三等的只有四个人,分别是吴育、苏轼、范百禄、孔文仲。

在苏轼之前,只有吴育以三等次成绩成为宋朝开国百年入三等第一人,而这一次苏轼是比吴育还要好的三等!

苏轼创造了新的历史,并且无人可破,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19

苏轼剧照

宋仁宗当场当场高呼道:“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当然,后来的发展着实出人意料,苏轼和苏辙最终都没有成为宰相。

苏辙还好,成为了副宰相,宰执天下,而苏轼距离宰执官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因此,王安石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宰相!

结语、

综上所述,唐宋八大家官最大的就是王安石,其次是欧阳修和苏辙。

王安石的官职为什么能做到最大?对朝政影响最大?

王安石不仅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唐宋八大家就没有文章写得不好的),而且胸怀济世之才。

王安石目光独到,在地方为官多年,一眼洞穿宋朝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王安石的治国理政之能,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出色的。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图20

王安石剧照

而且,王安石意志顽强,敢为人先,宋朝时期积弊丛生,很多像司马光、欧阳修这样的有识之士都倡导变法,唯有王安石以惊人的勇气,过人的政治手段,拉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大序幕。

虽然,王安石变法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可王安石对宋朝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抹去的。

从政治上来说,王安石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第一人!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