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

2023-08-19 12:31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1


全文近1万3千字,建议先收藏再细细品读。


一、为什么再次解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月初写了下边这个微头条,不少朋友建议解读一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战略问题》),虽然之前有过整理,但还是想系统的梳理一下,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来解读,助力大家参透战略天机。

微头条内容:

这段时间一直准备写写孙子兵法在经营战略中的运用,结合工作经验,梳理了一下战略体系,真心觉得不是学出来,有人读上百本战略书籍,依然没有战略思维,只有战略话语,要想生成战略思维,从哲学入手比较靠谱。

结合自己的感受,推荐几个必读的内容,可以从中体悟。

第一,《矛盾论》;

第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两篇内容如果能够融会贯通,就具备了六七成的战略思维。

第三,《孙子兵法战术体系》;

战略源自于军事,《孙子兵法》是绕不开的参考书,除了读孙子兵法基础读本(了解文意的书),诸如《孙子兵法营销战》外,《孙子兵法战术体系》虽然讲战术,但也是为数不多用孙子兵法思想讲力量运用方法、工具的书,不懂得建设力量和运用力量,战略运用则无从谈起。(自己的书也要推哈,当仁不让)

第四,《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从这篇中可以体悟到空间概念的运用,研究战略,无论企业,还是军事,必须有时空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实践论》,从认识概念给我们战略之启发,可与《矛盾论》一起读,一起体悟。

第六,《孙子兵法思想中的战略与战术》,这也是我的一篇体悟文章,结合#毛选#,体悟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路线,提出了一个概念性,或说方向性的路径。

二、战略制定要从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入手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变化的,故《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有重战、慎战思想,但更主要是讲“地”与“道”,孙武子认为,在研究战争或对待战争这个问题上,要始终关注组织的处境、环境(地)与组织自身能力(道)是否匹配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总结,开篇与《孙子兵法》相似,讲战争规律是发展变化的,故要求我们不能仅仅研究战争规律,还要研究革命战争规律,更要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

越研究越具体,逐渐落实到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环境中,也会在具体的环境、形势中发展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战争指导思想和规律。

文中批驳了三种观点,一种是把别国的战争条令直接拿过来,显然是不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现实的,另一种是直接借鉴俄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显然也不适合中国的现实,第三种是直接借鉴北伐战争的经验,这种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研究战争规律,必须实事求是,将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否则就难以用上。就像我们学习《孙子兵法》如果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则难以得出真正有用的结论

这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战争规律属于一般规律,中国革命战争规律是特殊规律。正如《战略问题》中所说:

“我们固然应该尊重过去流血的经验,但还应该尊重自己流血的经验。”

一般战争规律,是过去流血的经验,可以为任何战争提供参考,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只适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因为中国革命战争有它特殊的环境和自身的形势,故也要有其特殊的规律。

就像我们企业学习别人总结的成功经验(规律),对于总结者来讲,那是它的特殊规律,对于别人(学习者)而言就是一般规律,不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能力、环境特点,找出适用于自己的特殊规律,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如何发现规律?《战略问题》中提供了方法,文中说:

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就是说,无论研究一般规律,还是适用于自己的特殊规律,都要从“情形”、“性质”和与其他事物“关联”三个要素入手

所谓情形,就是这件事的外在特征,我们能够看到、体会到的内容。

所谓性质,就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区别其他事物,它由事物自身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如《矛盾论》所说:“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性质是无形的,也是看不见的,但它决定着事物的走向,战略制定者必须准确把握性质,否则就难以保证自己的主观努力与自己的现实状况相符,也就难以走向成功。

所谓关联,就是此事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一种关联,战略制定者要把握从行业战略,到品类战略,再到自己企业战略中各个要素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关联,要从这些关联中找到本质的、关键性的关系。

划重点:《战略问题》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三点:

第一,不要把一般规律当成特殊规律,别人成功的经验(规律),对你来说借鉴意义不大,只是一般规律,可以参照它找出适用于自己的特殊规律。切忌不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找到自己主客观相符的特殊规律才是自己企业战略的起点。

第二,要结合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结合自己所处阶段来正确认识自己,如《矛盾论》所说:“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必须注意。”就是说,不是基于企业特定阶段的方法,对企业的帮助帮助不大。

第三,对规律的把握,尤其是对特殊规律的把握,这是老板的核心工作,谁也替代不了。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2

三、战略问题是研究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战略要站在全局看问题。

文中说:

“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

所谓全局,一国可以看作是全局,一个独立的区域可以看作全局,一场大的战役可以看作全局,位置决定了你要从哪个全局考虑问题

作为站在某个高台上的干部,你看问题的视角要区别于基层人员,要能够把握全局的枢纽,把握全局的战略重心。

怎么把握?

文中说:“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但是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

所谓战略,所谓全局,就是放大了的战术,放大了大局部,在战术上,要从时空角度考虑问题,时间上要充分考虑作战时序,把握准备、突击、攻取、战胜(失败)、扩大战果(或撤退防御)等;空间上要把握战场地形、兵力配置等问题。

而放到全局上也是这些问题,只是作战时序要从一场战斗的时序提高到到整个战役的时序,考虑不同战场战斗之间的关系,考虑不同战役之间的联系,以及安排它们之间的顺序等。

可见,战略思维更多是从局部生成的,天生的战略家多是传说,从“基层”走出来得战略家见的比较多,粟裕大将的战略思维不是读应雄图《战略论》养成的,而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从局部生成的。

就是说,我们从战术思维生成战略思维比较容易,反之,从战略思维生成战术思维往往比较难,容易纸上谈兵和空想主义。

在孙子兵法研究和实践上,我从战术入手,逐渐找到了操作的手感,后来读《战争论》时有了共鸣,克劳塞维茨说搏斗是战争的细胞,也是战争的缩影。孙子兵法作为一部讲指挥艺术的兵书,战术也应该是其细胞,是整部兵法的缩影,因此我写了《孙子兵法的逻辑起点》。

当我们掌握了《孙子兵法的战术体系》,也就很容易掌握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否则空谈孙子兵法战略思维,多不能应用于实践,也偏离了孙子兵法的主导思想。

市面上讲孙子兵法战略的书非常多,但没有一本可以系统应用其思想,都一些原则原理的皮毛。

但我们从战术体系入手,在企业实践中,进驻一个客户,就可以快速帮助他们的相关部门构建其业绩体系,同时也形成了我们自己基于孙子兵法的服务体系。

而进入战略体系后,其中心就在于对战略重心的把握,作为某个全局的指挥员,你要能够把握这个全局的枢纽,决定全局的关键点,确保在这个点上打胜仗

文中举例说:

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一个民众大会,主要应该注意动员民众到会和提出恰当的口号。

实际上,战略与战术,全局与局部之间,并非有高下之分,也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战略问题》中定义战略战术说:

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全局规定着方向和对全盘战略重心、各个阶段,以及关键点的把握;局部构成了全局,也推动着全局的方向或目标的达成,尤其是使用好起决定性作用的局部。

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既说明战略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战术的重要性;说战略重要是要把握好关键点,这涉及到对局部指挥员或管理人员的考察、考核与管理;说战术重要,是要把握胜败,重要节点上周密部署,精心策划必须打胜仗。

所以,文中才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这种意见是错误的”,他们二者不是决定关系,战略方向错误,战略重心、关键节点把握不好,战术胜利往往都是徒劳;而战略方向正确,一两个决定性的战术失败,又会引起战略的变化。

反之,如果战略方向正确,即便开始全局处于劣势状态下,先从获得局部优势开始,积小胜为全局有利的局面,这条路线是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实践出来的,也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演绎。

由此发现,战略的追求或目标不是“胜败”而是控制“胜败”战术的追求才是“胜败”,故从孙子兵法的角度说是:

战术通过“奇正相生”创造胜利,

战略通过“修道保法”控制胜利。

划重点:战略的关键词有三

第一,方向。文中说:“贯通全战略阶段乃至几个战略阶段的、大体上想通了的、一个长期的方针,是决不可少的。”

就是说,要有一个明确的、远景式的方向,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哪个路线走,当时走武装斗争是一个明确的方向。

第二,战略重心。根据形势将力量布局在有利于我的几个重心上,如果可能最好是聚焦在一个重心上。

关于战略重心,涉及到了布局问题,将各种资源力量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形成结构性优势,哪个为主,哪个为辅,先出哪个,后动哪个等,要有所有余,有所不足,不能平均的使用力量。

这就是孙子兵法“军形”的操作要点,基于全局空间特点,进行排兵布阵,创造有利的“先胜部署”,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地生度模型”。

第三,节奏。所谓节奏就是把握全局的各个阶段特点和节点,以及各个阶段的战略重心或决胜点,就像高明的棋手,他能走一步看几步,文中也强调:“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于政治是不利的,对于战争也是不利的。”

提出的要求是:“战略指导者当其处于一个阶段时,应该计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该计算到下一个阶段。尽管往后变化难测,愈远看愈渺茫,然而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

事实上,只有把握住了节奏,才能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决胜点,因此才能抓住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正如文中所说:“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问题或动作上。”

然而,这种把握,要么是从战术操作中找到手感,要么是“生知安行”的高手。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3

四、如何把看透形势,把握战略全局?

《战略问题》中说: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各种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这为我们制定战略、战术计划提供了一个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契合实际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细细体悟,尤其是放到实践中去体悟,就像文中所说: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道理不难理解,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这些军事原则讲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不容易。避实击虚的关键是要知道敌之“虚”在哪里,能够从对方的部署中找到其“重心”,才知道自己在哪里集中兵力;集中优势兵力的问题,一方面是能够找到集中优势兵力的决胜点(敌之重心),另一方面是对方也想集中兵力,实现他专你分,也会有所动作。

在“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中强调:

要学习军事原则,但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不能因死用原则而犯主观错误,要把主观与客观好好的结合起来。

并举例说:

在战术上,攻击地点选择在某一侧翼,而这里正好是敌之薄弱地,故突击成功,这就是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相符合。

《孙子兵法》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毛委员认为,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

战场形势判断往往是最难的,我们常说“察势者智,驭势者胜”,这两点都不容易做到

从孙子兵法的思想看,要想察势须从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用五事七计评估己方的作战力量情况,分析对方战斗生成模式是什么,会生成什么样的战斗力。

第二,再通过“十围五攻,倍分敌战,少逃不若避”的方法,对彼我战场态势做正确判断。

第三,基于地形,从对方的部署中判断对方是否实现了“人地平衡”,如果不能称胜,那么,突破口在哪里,虚实在哪里。

一般而言,有经验的军事家,通过对方的部署(阵形),就可以判断对方的虚实,再辅以“绩之、策之、形之、角之”的侦察,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当然,这中间也可能有对方“示形”的情况,故要进行侦察,也需要指挥员通过对方将领、目标、兵种、武器与地形匹配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最好是要有情报。

指挥员最要学习的是“识众寡之用”,就是手里有什么牌,就打什么样的仗,为实现什么目标就打什么仗。

王翦灭楚,他知道任务(孙子兵法谋攻篇核心)是灭楚,不是伐楚,故他清楚非倾国之力不可,故坚持六十万不可,李信不清楚目标,以为二十万就够了,如果只是伐楚,给王翦二十万也够了。

可见,要知道打什么仗,实现什么目标用什么样的兵力,怎么打,这就是识众寡之用。

《战略问题》中讲得更形象,更精彩,文中说:

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来。

注意其中的“可以而且必须”,有些时候我们不能到战争来了,再要求一个适合的物质条件,必须基于现有条件争取打胜仗,这是一个指挥员的基本素养。

克劳塞维茨说,大国可以教育(准确说是忽悠)小国,绝对实力面前只有投降一条路,任何主观努力都苍白无力。

但孙子兵法教我们基于现实构建战略战略,强弱、众寡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是每一个管理者思考的事,增强力量需要奇正相生的努力。

划重点:关于判断形势(审形察势)的问题要把握两个核心:

第一,正确判断形势。文中说:“经验多的军人,假使他是虚心学习的,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又摸熟了敌人的部队(同样,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摸熟了一切和战争有关的其他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这样的军人指导战争或作战,就就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这是在长时间内认识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规律,解决了主客观的矛盾结果。

可见,形势判断要从彼、我和环境三个角度展开,孙子兵法也讲: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己不之彼);知敌之可以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彼不知己);知敌之可以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知彼知己,不知地)。

当然,这也是一个认知的难题,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程序、方法都在那,各种信息也在那,不同人的判断可能完全不同,这事既需要科学的方法,也需要直觉。就像《战略问题》在讲掌握全局说的:“掌握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必须用心去想一想才能懂得。”

对形势的判断,除了综合各种信心,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用“心”想一想,这是一种“内悟”,一种直觉式的“形而上”思维,从许多将领的回忆录中发现,信息中发现战机、危险的交叉点在一个《孙子兵法》的“称胜”上,即各种信息联系之间的不平衡,往往就是战机或危险的信号,而平衡则是对己方部署而言,是先胜部署的一种体现。

第二,主观与客观相符。客观条件是基础,主观努力要在客观条件上进行发挥,高效运用现有资源,才能实现胜利,打胜仗。

同时,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也要确保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动态的匹配,就像企业发展了,而人的能力没有进步,必然导致资源不能充分、高效的发挥其效能,一战结束后,德国和法国都发展了坦克,而法国依然用坦克配合步兵使用,德国却形成了以坦克为主力的战术阵形,有了二战时的闪电战,德国实现了主客观的动态匹配。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4

五、自己公司战略的首要问题

介绍完一般规律后,开始进入具体问题,从中国革命现状与特点开始,文中说:

“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中国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愿意积极地参加革命战争,并愿意使战争得到彻底胜利的。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所以他们不能成为战争的正确领导者。因此,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到我党的肩上”。

又说:“我党是英勇坚决地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战争,在十五年的长岁月中,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利益,为了人民的只有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

从这段表述中,值得每个企业反思,我们在制定我们的战略时,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1、我们的客户群体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

2、我们代表谁的利益,以什么方式来实现他们的利益?

3、我们的合作伙伴是谁,如何与他们合作?

这就是在战略之前要做的“政策”问题,关于“政策”这个命题,是瑞士军事战略家若米尼提出来的,他将战略的首要问题确定为“政策”,强调代表谁的利益和行动方针。

在企业中,不能定义清晰的客户群体,后边的许多工作就缺少方向,比如有企业针对年轻人,所有产品都演绎或体现年轻人的心声,它们是年轻人的代言人,是年轻人的标签等,这规定了它们的行事方式。

当然,一个正确的政策也不是一开始就完成的,都有一个过程,一个探索的过程。尽管我们都希望“先胜而后战,赢了再打”,但还没开战就已经赢了的想法,大概只有喜欢投机的人才会这样想,相信凡有过战争经历的人都不敢奢求于此,因为战争是充满变数,是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力量较量。

那么,是孙子兵法讲“先胜后战”错了吗?

非也。根据军形篇的全篇思想看,先胜后战是摆好阵形,做到了“人地平衡”之后再挑战对手让其进入自己的兵力配置中,也即正兵的吸引,奇兵的制胜中。

所谓人地平衡就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基于地形特点、战地容量,以及自己的优势兵力、兵种合理配置兵力,既要充分发挥地利地势,又要充分发挥自己兵种、兵力的优势,以实现人地平衡,孙子兵法中叫作“称胜”。

当然兵力配置好,阵形摆好了,严阵以待了,再吸引或引诱敌人的到来,这就是先胜后战,而不是看到敌人的“正兵”就冲上去,完全不知其有余不足,也不知其奇正兵力配置,就是败兵先战后求胜。

因此,所谓先胜,实际上是准备之胜,至于能不能获得实际的胜利,还取决于对方审形察势、兵力配置的水平,从军形篇整体思想来看,还没到实际的较量,处于兵力配置阶段,所讲之胜兵,只是有胜的可能,所配置的兵力没有空白点,没有给对方机会,就是先胜了。

而实际的胜,体现在虚实篇,通过夺其所爱的调动,可能会让你原本没有机会点阵形或兵力配置,出现了空档,虚实已经显现,实际的胜败也就产生了。

《战略问题》第二章先介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经历,然后总结说:

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同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有害的倾向作斗争,并且彻底地克服它们,正确路线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我们可以说,很多事都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出来的,都是摸索着走向成功的。

当然,准备充分可以少走些弯路,但相信没走过弯路的组织怕是很少见,或是被包装出来的。

划重点:战略的首要问题须要思考两个点:

第一,代表谁的利益,以什么机制兑现。就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所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明确了“政策”,也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华为在谈战略问题时,任正非讲:华为要方向大致正确,组织确保活力。对于任何组织而言,环境的变化不是组织能左右的,故方向没有绝对正确,只有大致正确,组织活力则是实现战略的关键。

第二,不断修正战略。孙子兵法不仅讲“修道而保法”,开篇就强调组织要始终评估环境(处地)与能力(道)匹配性的问题。

今天我们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一个企业不能适应时代,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引领、适应或跟上时代的发展,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

所谓的百年品牌,都是在引领或适应时代环境,否则一定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厄运,当下的时代变化太快,让很多企业不适应,据说2000年左右出版的《卓越企业》作者当时研究的企业,今天大多数已经衰落。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5

六、由自身资源能力产生战略战术

客观条件决定了战略战术,每一个组织都应该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战略战术,模仿、照搬多难以成功。

中国革命特点也不同于苏联革命特点,红军要基于处于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四个特点来制定红军的战略战术。

文中说,第一、四个特点规定了红军的可能发展与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三个特点,规定了红军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从中国革命特点出发,也就找到了红军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些条件既有顺利的条件,也有困难的条件,这是确定红军战略战术的客观条件,在此条件下才会有正确的战略。

文中还强调了:

正确规定了战略方向后,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反对红军的游击主义,又要承认红军的游击性;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反对固定的作战线和阵地战,承认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运动战;反对击溃战,承认歼灭战;反对战略方向的两个拳头主义,承认一个拳头主义;反对大后方制度,承认小后方制度;反对绝对的集中指挥,承认相对的集中指挥;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主义,承认红军是中国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反对土匪主义,承认严肃的政治纪律;反对军阀主义,承认有限制的民主生活和有威权的军事纪律等。

这些应该是针对当时的一些思潮提出来的,让大家形成一致的思想,一致的认识。

可见,正确认识自己,准确评估环境,找到适合自己资源能力的方法是打胜仗的前提。很多企业因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要么生存困难,要么发展困难,始终无法突破瓶颈。

文中明确了,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是“围剿”与“反围剿”,这是双方优劣势决定的,这种形式什么时候结束,在于敌我强弱对比起了根性变化之时。

作战的形式明确了,战略战术的方法也就清晰了,打起仗来不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会有悲观消极的想法,能够积极、正确的应对胜与败。

划重点:基于现实条件的战略战术操作要点有二

第一,适合自己的空间。空间是更多是地理概念,军事上要善于利用自然地形,也要善于利用彼我形势上的内线与外线的空间感念作战,第五次反围剿时,毛委员就提出外线作战的战略构想,当福建事变出现时,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大的战场,不过建议没有被采纳。

在企业中,空间概念更广泛些,不仅有地理概念,还有心理概念,人群概念,都属于企业战场的一部分,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战场非常重要,孙子兵法的“行军篇”处军之法重点讲这是,在《孙子兵法战术体系》中,我结合施伟老师的“认知-交易-关系”这个线索构建的网络空间、社群空间、线下空间这三度空间阐述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战场

《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中也发挥了宏观的地理概念,强调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大体不外三种:山地、平地和河湖港汊地”,给出了抗日游击战根据地的宏观选择问题。

所以,指挥员、企业老板要懂得地理,有空间概念,否则就会如兵家不懂地理一样“能不出门则不出门,出了门也回不来”。

第二,识众寡之用。正确使用自己的力量,有足够大的实力,就创造先发优势,发挥锐气,通过进攻获得先发优势,抢占行业前期的资源与红利;企业实力不够,就要构建耐力,以迂回的方式“后发先至”。

如果本末倒置,则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某酒企,实力非常不错,推一款普遍的看好的新酒时,学习曾国藩“扎硬寨,打呆仗”的思路,先发的锐气没有构建起来,逐渐淡出圈里人的视野。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6

七、大战术

大战术,也是瑞士军事战略家若米尼提出来的概念,严格来讲虽然叫“大战术”,但它属于战略范畴。

所谓大战术,就是一种适合该阶段的彼我双方形势,适合周围环境的一套操作动作,这套动作要行之有效,能够充分发挥现有武器的效能,又能有效避开对方的优势。

看了大量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某种程度讲,中美双方也是战术的较量,不断基于己方的优势,对方的弱势设计战术,而志愿军的大战术就是“三三制”,这种战术起于红军,发展于抗日战争,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场上虽有各种战术上的较量,但“三三制”作为一种核心战术在使用。

企业的“大战术”必须考虑传播环境、渠道环境这两个重要要素,单一传播手段时代,报纸、电视为主导展开宣传攻势,如今是短视频时代,要靠内容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占据他们的时间;渠道环境是将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的方式,最初靠分销,后来有电商平台,再后来有直播平台,它们靠快递将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

基于己方资源、能力,结合传播环境、渠道环境创造能够为自己带来销量的“大战术”,这是活下来,发展起来的关键。

《战略问题》中是从“战略防御”开始讲的,这是当时红军的主要作战形式,故而提出“积极防御”这个大战术。

在选择上,攻守是两种基本的作战样式

孙子兵法军形篇主要讲要基于战场形势、地形特点设计攻守形式,以及实现攻守之间的转化。

如孙子兵法辩证法所体现的,攻守一体两面,进退一体两面,分合一体两面等,都在一定条件下共存,又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所以,要正确认识攻与守的问题。

文中认为,红军的基本作战样式就是围剿与反围剿,这也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形式。

围剿体现的是攻,反围剿体现的守,党内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有分歧,经历了两次倾向性的错误,让红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只有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战略上持久,战役战术上速决。

《战争论》说,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作战样式。克劳塞维茨所讲的防御是积极的防御,而不是消极的抵抗,积极的防御则可以获得地形之利、时间之利、用一切手段打击敌人。

孙子兵法所讲的“先处战地”,也有点这个意思,虽然是进攻,但先处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到来,就变成了一种积极的防御,掌握了了既有防御又有进攻的作战。

而在当时党内思想中,很多人认为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故反对这种以围剿和反围剿的基本作战形式,主张积极的进攻。

实际上,攻守之间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孙子兵法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忽略了客观条件,选择错误的作战样式,则是选择了失败。

企业在选择基本作战样式时,也要正确判断形势和评估自己的资源和实力,比如业绩上要组合攻的成长线和爆发线,守住生命线。

划重点:大战术三个关键指标:

第一,招招见销量。军事上,大战术要能够有效的打击对方,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企业中,大战术要“一招鲜”的快速带来销量,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这是硬指标。

第二,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对方的优势。孙子兵法讲“避实击虚”,企业大战术要避开行业领导品牌的优势,以“击虚”的方式在行业中发起冲锋,并在自己的优势上构建“护城河”。

第三,简单易学。大战术动作不能复杂,要进行动作分解,经过训练后普通人就可以上手。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7

八、大战术之后一系列问题

战略防御不仅是一个概念,它之后有一系列工作要做,《战略问题》的最后一部分用九节论述了“战略防御”,注释说这部著作没有写完,还有战略进攻、政治工作及其他问题,由于西安事变发生没工夫再写了。

关于战略防御,核心是攻势防御,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也是这个观点,他反对消极的防守。

既然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是战略防御,也就是反围剿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准备准备退却、政治动员、征集新兵、财政和粮食准备,对政治异己分子的处置等

在战略退却上,主张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这点我想应该是接受了《战争论》的观点,克劳塞维茨主张不要固守,要善于利用一城一地的得与失来分散敌之兵力。

孙子兵法中“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所讲的分敌之法,城地得失也是其策略之一。

既然有战略退却,也会有战略反攻,何时反攻?

在反攻开始的问题,文中重点讲了“初战”和“序”战的问题,并讲了三个原则。

第一,首战必须胜利,这要周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

第二,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的序幕;

第三,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

粟裕将军华中战役中,基本按照这三个原则做的,他也讲,他指挥的智慧是跟毛主席学的。

接下来讲一个核心原则,三个核心战法。

核心原则就是集中兵力原则,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却不容易做到的事。文中说,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因而被环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

在集中问题上,孙子兵法将战场主动权放在一起讨论,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不能掌握战场主动权则难以集中兵力。

某岛酒业,自己的保健酒主业还没有做好,最近开始频繁投资,又投资酱酒,又投资老白干香型酒,想在各领域押宝,典型的被环境所支配。

因为,它并没有掌握主动权。

三种核心战法是: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

运动战的重点在于“走”与“打”的关系处理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切走都是为着打,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建立在“打”这个基点上。

同时强调,不是不能打阵地战,如果战场条件允许,彼我力量评估后阵地战能够打胜,也可以打阵地战。

总之,以能打胜为条件进行战场形势判断,不要盲目的阵地战或运动战。

速决战是针对战役和战斗而言,战略上要持久,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以哪个方面为主,取决于所拥有的条件,就红军条件而言,适合战略持久战役战斗速决,因为红军还很弱小,武器弹药没有来源,以及白军虽然分进但比较密集。

速决战的指导思想基于当时的战场条件和彼我形势。

歼灭战核心在于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击溃敌人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而且歼灭战相比击溃战而言,可以得到有效补给,恢复消耗,而击溃战则不容易实现恢复己方之消耗。

孙子兵法作战篇揭示了战争消耗的本质,也讲了恢复、补充消耗的方法,即胜而“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的“因粮于敌”。

划重点:战法操作中注意事项:

第一,战序问题。全面考虑问题,出一招想好后面几招,企业要在首战时,考虑好下一阶段该怎么做,比如招商时,就要部署动销的试验田,不要等招商工作不错,仅仅实现了一个库存的转移,目前酱酒品牌还仅仅停留在库存转移阶段。

第二,选择有效战法。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斗是基于红军当时条件提出来的,企业通过内容创造效应,还是利用平台、媒体,要基于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包括沟通、场景、体验、参观等动作都要结合己方条件设计。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是基于当时彼我形势而作,为统一上下军事思想而作,我们学习要学其精神而非表面。

用孙子兵法思想解读《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参透战略天机图8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