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顿宇:关于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前期的考证

2023-08-21 12:58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是中国对全世界科学、技术、文化和历史的重大贡献之一。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活字印刷术犹如一颗耀眼的星星,照耀着,指导着人类社会迅速向前发展。国内外发表了许多文章,歌颂中国人民非凡的智慧和不朽的发明,如托马斯,佛朗西斯·卡特(T. F. Carter)撰写的《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张秀民(Zhang Xiumin)编著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以及孙玉修(Sun Yu季顿宇:关于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前期的考证图1

《吴冓金光大陀洛尼经》751年印刷,收藏于朝鲜淸州的福国庙中,被公认为最古老的手工印刷品。

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文中,张秀民(Zhang Xiumin)援引了邵京邦(Shao Jingbang)撰写的《洪鉴录》(Hongjianlu)一书第45卷中的一段话:“中国活字印刷术可能发明于七世纪初”。根据他的“可能”和“prudente”,张秀民编写了许多书,并得出结论:《女则》(Exemplo das Mulheres)一书是古代中“唐皇季顿宇:关于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前期的考证图2

《金刚经》第一页--雕版,印刷于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

唐朝初期,一京(Yi Jing)和尚编写了一部书,名为《南海寄归内发传》,在第四卷中写道: “在泥板上雕刻菩萨尊像,四周围以丝绸做成摹拓像,置放于砖塔内或农民家庭供奉。一些印度佛敎徒就用此种方法传播佛敎。”根据一京和尚的这些话,富吉塔托约亚(Fujitatoyoyo)在其所着《中国印刷之起源》(Origem da Impressão Chinesa)一书中阐明,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印度,而不是中国。然而这不能令人信服。在库车(Ku Che)出土的唐朝木印章以及在敦煌石窟和土鲁番出土的用模子造出的佛像确实就是印章。然而手工印刷术同盖章是两码事,其雕刻方式不同,要求的条件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此外,最初的印章可以追朔到周朝(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256年)。在周朝时使用的“符节”(tuje)就是一种印章。用木、竹、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于朝廷,一半交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有一种“京泥封印”(jingnite engyin)(一种印章名);唐朝(公元618-907年)有玺印(皇帝之印章),等等。

罗振玉(Luo Zhenyu)曾在他文章中写道: “印刷起源于皇帝的印章”,完全把雕刻印章同印刷术混为一谈。从古书中可以读到不少有关这样的事实: 雕刻印章用来认证文件或其他目的。例如,在《抱朴子内编》(Bao Po Zi Nei Bian)第十七回中是这样描写方形印章的: “长宽分别为12厘米,刻有120个字”。根据《隋书》(Livro Sui)《礼仪记载》(Registo dos Rituais),“杜社万吉”(Du She Wan Ji)印章是木制品,长约40厘米,宽约8.25厘米。所有这些印章的出现要比从东印度引进的雕刻佛像早几百年。“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会,认为印刷术起源于印章。误会的原因是对汉语中的印(印表示盖印或印刷)这个字理解有误。

季顿宇:关于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前期的考证图3

冯朔(Feng Su)呈递给皇帝的《禁止手工印刷日历》(Memorial da Proibição da Impressão de Calendários)一文是唐朝有关手工印刷最确切和最有说服力的资料。该文见自《全唐史》(História de Toda a Dinastia Tang )第季顿宇:关于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前期的考证图4季顿宇:关于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前期的考证图5

2. 《吴冓金光大陀洛尼经》(Wu Gou Jin Guang Da Tuo Luo Ni Jing),写于公元770年,经文记述了佛敎对塞托科(Seitoko)皇后长寿(咒骂?)的话语,每页长18英寸,宽2英寸,共35行,每行5个字。现保存在日本奥库拉绍(Ohkurasho)的奥里乌(Hohryu)寺庙中,大英博物馆和莱比锡博物馆也有收藏。后来读书由法藏(Fazang和陀山于公元704年离开长安大唐京都)。当时日本正处于佛敎兴盛时期,读书理当被译成日本语。克奈(Kenei)和尚在中国学了十九年,之后于公元736年带着五千卷佛经和许多佛像回到日本。在《聂斯托里敎在中国--碑文敎育研究》一书中,日本的学者们承认: “公元七世纪和八世纪期间,长安的一切东西几乎都被京都(Kyoto)仿造……因此可以推断,佛敎很可能来自中国。”公元863年,日本王子希尼奥(Shinnyo)来到中国,呆了三年。他同空海(Takaaki )和尚(到过唐朝的八个日本和尚之一)回国时,带回一百四十三回《经论草书》(Jing Lun Cao Shu)。在《宋瑞新书谢淸来发门登摹录》(Song Rui Xin Shu Xie Qing Lai Fa Men Deng Mo Lu)一书中讲到有三本中国印刷的书,他们的: 《加迟尊升冰大北真言记大福丁真言》(Jia Chi Zun Sheng Bing Da Bei Zhen Yan Ji Da Fu Ding Zhen Yan),共三卷;《唐云》(Tang Yun),共五卷;《玉编》(YuBian),共三十卷。公元770年,这本咒语的书就已经刻印成书。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的手工印刷在这以前就存在了。此外,在公元868年印造《金刚经》之前,雕版印刷书籍已相当普遍,除佛经外,还有许多文学作品。

3. 保存在朝鲜淸州(Qingzhou)福国(Fuguo)庙中的《吴冓经光大陀洛尼经》印制于公元751年,同公元770年在日本印刷的佛经相同。两书出版时间相差二十年,是由于为纪念释迦牟尼在淸州建造的石塔于公元751年才完工。可以断定,这部书不可能在这个时期之后印刷。这部佛经是世界上保留的最古老的手工印刷品。佛经是卷状的,纸质粗糙,用桑树皮造的,用根竹轴卷着,两端涂有颜色。正文长630厘米,宽6厘米,被雕刻在十二块木板上,每块长约20-21英寸。据朝鲜学者们说,这是件珍品。淸州位于朝鲜东南部,公元668到935年期间曾是朝鲜的京都。佛经很可能是在朝鲜印制的,因为中国的手工印刷术已传入朝。后来这部佛经又从朝鲜等国传入了日本的那拉(Nara)并在那里再次印刷。哥伦比亚大学敎授,著名印刷史专家科德里奇(L. C. Coodrich)说: “被发现的佛经卷书在研究印刷史上有其重大的意义。如果把印刷术比做一座大楼,那每一项新发现便是如在楼顶上的一片新瓦,从本质上讲,这片瓦不会改变整座楼的样子。依我所见,所有这一切都明显地表明了中国是第一个拥有活字印刷术的国家,之后才从中国传到世界各个角落。佛敎又是活字印刷术主要的传播手段,这是因为和尚便于周游四方。我认为,下面的结论是完全成立的: 中国或朝鲜的一个或几个和尚在新罗(Xinluo)王国(公元668-935年)期间使用过这种新印刷术;几年以后,中国、朝鲜或日本的其它和尚把这种技术带到了日本那拉。然而值得注意和令我们吃惊的是,尽管活字印刷术很早就传入了日本和朝鲜,可却在三个世纪以后才在这些国家普及使用。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馆长钱存迅(Qian Cunxun)敎授是第一个把在朝鲜的发现告诉了中国的著名学者胡导京(Hu Daojing)。根据这份资料,胡导京马上撰写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术的新发现》(Novo Descobrimento do Impresso Mais antigo no Mundo)一文,刊登在1979年《文萃》(Floresta das Letras)杂志上。继他之后,何玉凌(Heyuling)将科德里奇的报告译成了汉语。胡导京还根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简报》(Boletim da Biblioteca de Colômbia)上刊登的材料对译文做了注释,并又在南朝鲜传播他的论文,让全世界都知晓中国人民的这一荣誉。根据上述材料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至少诞生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之前。

王复山 译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