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怎么挽救儒家的,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学

2023-08-23 12:31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梁惠王跟孟子抱怨道:"我治理国家是尽心尽力,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灾区。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一样的救助。再看看邻国的君主,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梁惠王上》)。

可见如何提高人口,是当时的君主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稳定的大一统时代,统治者才头疼人多的问题,在各国混战的时代,统治者关心的是如何提高人口。人口越多,相应的这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也就越强,生产力强就意味着经济能力强,经济能力强才能组建庞大的军队,所以战国时期的变法,第一步都是先进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改革成功后自然会伴随着军事的崛起。所以梁惠王问了孟子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如何提高人口。

孟子怎么挽救儒家的,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学图1

《孟子》

孟子解决问题的法宝向来就是"仁政"和"王道"这两样,对待人口问题依然如此。在孟子看来,不施行仁政还想让人口增加,简直是妄想,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只有实行仁政,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密网不下到池塘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然后发展种植、畜牧、兴办教育,让七十岁的人都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就可以了,根本不用施行什么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邻国的人自然会投奔而来。如果不施行仁政,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也就是把人祸说成是天灾,那这和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就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在两千年前,孟子竟然有如此"民本"思想,不得不让后人佩服。孟子说的没有错,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在人口可以自由迁徙的战国时代,这样的国家肯定对广大的人民非常有吸引力,但是说的好听不等于好用。因为孟子的这套方法只能在大一统的环境下才有效,在强敌林立的战国时代,谁会给你施行"仁政"和"王道"的机会呢?所以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在生死存亡的危及时刻,肯定是要选择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于是鼓励生育成为了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孟子怎么挽救儒家的,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学图2

《国语》

早在春秋时期,战败后的越王勾践就实施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国语·越语·勾践灭吴篇》里详细记载了具体条例措施: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最终越王勾践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动用5万的精兵悍将,最终灭亡了吴国,可见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于国家的意义。在经历过几次大败(石门之战被秦国斩首6万余人,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两次大败更是尽失魏国主力魏武卒)的魏惠王,估计也是在痛定思痛之后,准备做越王勾践第二,所以才向孟子请教如何提高人口。孟子的方法并非迂腐,只是见效太慢,毕竟战国的环境不允许魏惠王有能像春秋时期一样休养生息,春秋时期的战争还属于称霸战争,对方只要臣服于自己,没人会像流氓一样死缠烂打,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多少还有些君子风度。但是到了战国时代,规则已经变了,称霸战争已经变成了兼并战争,不是争出胜负就可以,而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状态,各国之所以寻求变法,就是要加速自己的强大,虽然可能有副作用,但当时管用就行,在轻敌林立的时代,能活下来才是第一要务,至于能活多久,那就顾不上了。

孟子怎么挽救儒家的,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学图3

《韩非子》

于是见效快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代大放异彩。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在《韩非子·五蠹》中竟然感叹人口太多带来了社会治安问题:"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从人口这个侧面就能看出秦国必然会统一六国。从秦统一六国动用军队的数量就能看出来,法家已经把秦国的人变成了生殖的机器,这对国家是有"利"的,但是到了大一统的时代,法家这种赤裸裸的重"利"思想就太露骨了,而且过剩的人口会带来系列的社会问题,关键什么都讲"利益"的法家思想也过于蛊惑人心,就像孟子所说"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每个人都讲自己的利益,那谁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呢?这句话点醒了后世的帝王,所以后世的帝王都给法家披上了一件儒家的外衣,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的好看,这也就是后世的统治者为什么都外儒内法的原因。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