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

2023-08-25 09:56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3.桂花雨

【课前解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

教师引导: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笔下如诗一般优美的白鹭,作者用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又一起读懂了许地山笔下朴实无华的落花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对比悟出的要做有用的人的人生感悟。请看大屏幕,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起桂花,你了解多少呢?

出示课件1: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

预设1: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它有很多的种类。

预设2:桂花在南方比较常见,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放,香气很浓郁。

预设3:桂花采摘下来还可以制作成桂花茶,还可以做成糕点。

预设4:桂花被很多城市作为市花,很受人们欢迎。

教师揭示课题:金秋十月,桂子飘香。题目中还有一个雨字,那什么是桂花雨呢?刚看到题目的同学是不是猜测了是桂花盛开的时候下的雨呢?相信已经预习了课文的你已经找到答案了,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教师板书(3 桂花雨)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2

设计意图:由学生不太了解的桂花入手,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和课上的交流,学生进一步对桂花有所了解,为接下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体会桂花对于作者来说的情感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1.教师引导读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引导交流: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在小组内交流你识记生字和书写的方法吧。

(1)学生组内交流学习。

(2)全班交流。

①预设1:“箩”借助图片和课文插图识记。

出示课件3: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3

预设2:“箩”和“杭”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来识记。

②教师过渡:的确,借助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能够很快记住这个字,相信写字表中的形声字你也能很快记住。有的同学利用组词的方式记住他们,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课件4: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4

③预设3:我觉得“缠”可以用它的字义来记,“缠”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在本文说缠着母亲,我觉得应该是纠缠的意思。就像平时我们缠着爸爸妈妈做某些事一样。

④重点指导区别同音字:捡 拣

出示课件5: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5

⑤重点指导“浸”的写法

教师指导:“浸”造字本意是将牛赶到河里洗澡,后来指用水泡,浸透。请你读读课文中含有浸字的语句,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课件6: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6

教师指导书写:在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的上面,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

⑥教师引导观察:除了“浸”这个字,看看其他左右结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在书写时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出示课件7: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7

预设:我发现这些左右结构的生字在书写时都是左窄又宽,还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避让。

教师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解决了这些左右结构的生字,那就剩下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了,你又有什么需要提醒的吗?

预设:我觉得“箩”这个字的竹字头容易写成草字头,我们可以这样区分,萝卜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箩筐是用竹子编成的,所以就是竹字头,这样就记住啦。

教师小结:大家可以根据同学的提醒,在自己的语文书上写一写,练一练,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设计意图: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读文:默读课文,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边读边勾画并完成学习单。

出示课件8: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8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预设1:作者小时候在故乡,喜欢的就是桂花,还喜欢桂花的香气。在文中照应的段落是1、2自然段。

教师相机板书(爱桂花)

预设2:地点还是在故乡,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在文中对应的段落是3-6自然段。

教师板书(摇桂花)

预设3:这个时候作者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杭州,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对应的段落是7-8自然段。

教师相机板书( 忆桂花)

教师引导练习说话: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一想到桂花,“我” 。

出示课件9: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9

预设1:一想到桂花,我就想到了桂花那迷人的香气。

预设2:一想到桂花,我就想到了美味的桂花饼。

预设3:一想到桂花,我就想到了小时候在院子里和母亲和乡亲们摇桂花的情景。

教师小结: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花的乐趣;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作者写到的美好回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桂花给作者童年时期的带来的快乐,为体会作者的情感做铺垫。)

四、质疑问难,引发思考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再读文章,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1: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教师引导思考:这里指的是哪里?没错就是杭州的满觉陇,这里满山都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为什么母亲觉得比不上院子里的桂花香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设2:既然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作者为什么忘不了家乡的桂花?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鼓励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就像这名同学说的,杭州的桂花很多很美也很香,作者为什么还是忘不了故乡的桂花呢?在这迷人的桂花中又珍藏着作者怎样的回忆呢,下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家琦君去感受这桂花雨的独特魅力。课下请你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想一想我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出示课件10: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0

六、板书设计

3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忆桂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巩固生字词

1.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桂花雨》这篇课文,跟随女作家琦君的文字去感受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识字方法,写字要点,还梳理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这迷人的桂花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桂花给作者带来的那些美好回忆。先来看这些字你还认识吗?

2.语境巩固:你能把这些生字送回家吗?

出示课件11: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1

设计意图:用教师的话回顾上节课的所学,在把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既识记了生字,又巩固了生字的用法,学以致用。)

二、导入新课,走进“桂花雨”

1.教师回顾问题,引导读文:还记得上节课我们针对课文提出的一问吗?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作者为什么忘不了家乡的桂花?相信学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有答案的。请你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预设1:我在第2自然段这里批注了香气迷人,这段话通过写桂花的样子和香气,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即使桂花的姿态不美,也挡不住它的香气,说明桂花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相机板书(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出示课件12: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2

2.教师引导回顾: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作者都用到了对比的手法,白鹭和灰鹭、苍鹭比较,落花生和石榴、苹果等比较,而这篇作者也比较了,那就是和梅花、木兰花比较,突出了桂花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下面请你带着桂花的香气和对桂花的喜爱再来读读这一段吧。

三、品词析句,领悟“桂花香”

1.教师引导学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

预设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预设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预设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预设4: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出示课件13: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3


2.教师继续引导:先来看第一句,这是个双重否定句,如果把它换成这样的句式,你再对比朗读,体会到什么了?

出示课件14: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4


预设:文中的句子好,因为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桂花的香。

3.教师引导感受语言美:双重否定句能够加深情感,强调所有的都浸在桂花香里了。那这两句都出现了“浸”字,把它改成“飘”字好不好?为什么?

预设:不好,因为“浸”字强调完全浸透,像水一样无处不在,环绕四周,而飘字突出不了这个意思。

教师过渡:是的,桂花的香已经无处不在了,已经弥漫了小村的每个角落,从这个“浸”字中我们就感受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如果我们再联系下文来看,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呢?

预设:我觉得桂花不仅开花时香,把它晒干用来泡茶和做桂花饼也一样很香。

教师过渡:这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限制,既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还把这浓浓的香气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作者用一个“浸”字把这桂花的香气写得看得见摸得着,对桂花的怀念之情也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了。可见作者琦君对这桂花的喜爱之情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浸”这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感悟情感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四、想象画面,感受“摇花乐”

教师引导学习:除了香气,还有什么是母亲和我念念不忘的呢?

1.继续引导:联系生活说一说什么是大事?你在什么时候缠着妈妈呢?

预设1:大事就是特别重要的事,我特别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就会缠着妈妈。

预设2:课文中作者说摇桂花是大事,可见摇桂花这件事在作者看来是多么重要,总是缠着妈妈摇桂花,我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2.教师引导读文:就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还会有别的收获。

出示课件15: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5

预设:我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我从“抱、摇、喊”这些动词感受到作者摇桂花时的兴奋。

教师相机板书(摇桂花——兴奋、欢乐)

3.教师引导读文:那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作者的兴奋和满足。请你想象这满树的桂花纷纷落下,落到人们的头上,衣服上,怀抱里,假如你就在这摇桂花的现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1:桂花落在脖子里,感觉肯定痒痒的,特别有意思。

预设2:落在我的手心里,我一定仔细观察它的样子。

预设3:落在头发上,就好像美丽的发卡一样,整个人都变得美丽了。

4.教师想象读文:可太有意思啦,请你看看插图想象这个画面,谁来表演这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呢?师生合作表演读。

5.教师小结:你们知道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早已不是那个摇桂花的小孩子了,多年后这些画面作者都不曾忘记,都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中。现在就让我们再来读读“摇花乐”这个画面吧。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突出作者情感最浓烈的部分。采用读、想、演、说等方法使孩子们仿佛亲身感受,使孩子们读出感情,使孩子们感同身受,使孩子们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回顾全文,感悟“思乡情”

1.教师拓展阅读:通过课前我们搜集的资料,我们知道作者和母亲原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十二岁迁居杭州。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请你再来读读课后的链接资料。

出示课件16: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6

2.教师引导感悟:同学们,这两段资料都是出现在作者的作品中的,作者只能回忆童年时期的美好往事,来回忆故乡了。现在你理解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那两个问题了吗?

预设:因为虽然这里的桂花也很美很香,但是表达的不仅仅是桂花,而是对家乡的想念。

3.教师引导感悟:后来作者和母亲搬到杭州之后,作者也经常到满觉陇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早在1985年“满陇桂雨”就被评为西湖十景之一。这座小山上,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达200多年。桂花盛开,香满空山,但这些都抵不过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啊!桂花还是故乡的香啊。

4.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既然作者如此想念家乡,为什么文章的结尾不直接说,而是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教师相机板书(忆桂花——思乡)

出示课件17: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7

预设:我觉得在作者童年记忆里,桂花已经成为最美好的事物了,在作者的眼里桂花就代表着故乡。教师相机板书(借助桂花抒发感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这一件又一件美好的回忆,一个又一个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的。现在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时,眼前又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我想你可能看到了一位满眼都是乡愁的老人,时时回忆着自己的故乡,用颤抖的手记录下来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啊。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资料补充和课后资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思乡感情的表达方法。)

六、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信有了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更多的感悟。思乡一直是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你也可以找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读一读,看看他们对故乡又有怎样的情感。

出示课件18: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同步导学图18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七、板书设计

3 桂花雨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兴奋、欢乐 借助桂花抒发感情

忆桂花——思乡

【课后反思】

依据本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有舍有得,大体呈现三步走:品香,知乐,悟情。“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通过读、想、演、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当时作者的兴奋和欢乐,学生也在这样的设计中和作者感同身受,为接下来的悟情打下基础。 抓住重点句段读中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由闻香到享乐再到懂情,情感一步步升华。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

下次教学我会补充作者《烟愁》的后记中的一段话: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或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他们对我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引导孩子感悟母亲对作者的影响。还会放慢读书的节奏,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