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情怀,三代守护之军人家庭作文

2023-08-26 13:22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编者按:在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家庭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职业上祖辈接力,呈现一种薪火相传的景象,也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绩。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一个个家庭几代人接力耕耘,汇聚成助推社会前进的动力。5月15日是第30个国际家庭日,南国早报聚焦几个特殊的家庭,讲述他们三代人传承一种家风,守护一种情怀,接力耕耘的故事。

-----------------------------------

从1948年至今,南宁的王碧芳一家三代有4人从军,虽然年代不同,兵种也不一样,但他们都在传递着保家卫国的接力棒。近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近这一家“最可爱的人”,了解这个家庭传承的红色基因。

一种情怀,三代守护之军人家庭作文图1

王碧芳和丈夫龚千清特意在照片墙前合影,因为身后的照片墙里有父亲和儿子的照片。

进行革命地下工作

父亲种下红色种子

5月14日,77岁的王碧芳在南宁植物路的家中,追忆家人参军的源头。她告诉记者,父亲王林成于1948年3月入伍,在贺州马鼻小学担任校长,并以此身份作为掩护,搞地下工作。

父亲曾告诉王碧芳,有一次他和几名战友被敌人发现,被迫紧急转移。为了躲避追来的敌人,父亲和战友们跳进一条河里,借着芦苇的掩蔽,天黑以后才得以逃脱。遗憾的是,当时有一名战友来不及跳河,壮烈牺牲。那年,王林成21岁。

父亲那些惊心动魄的革命经历和爱国志士无惧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感动了王碧芳,也在她心里种下了参军的种子。

想方设法满足条件

夫妻都一心要当兵

王碧芳从小就跟随父亲辗转各地,对军区大院的生活记忆最深,特别向往英姿飒爽的女兵,并立志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为此,王碧芳曾三次想偷偷从军,但均因家人反对未能如愿——家人希望她念大学。但高考以后,她又偷偷考了军校。“我就是要当兵。”王碧芳说,当时她同时拿到了大学和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并毅然选择了军校。1965年,19岁的王碧芳如愿进入广州军区卫校。

一种情怀,三代守护之军人家庭作文图2

王碧芳和丈夫龚千清以及父母的合影。

“我是1961年7月入伍的。”王碧芳的丈夫龚千清说起当年,也记忆犹新。“当时入伍年龄要求18岁,体重要求最少80斤,我每样都差一点——17岁,体重79斤。”龚千清说。

后来,龚千清被学校安排协助征兵工作。工作接近尾声,名额还有剩余,年龄放宽至17岁。龚千清看到参军的“拦路虎”少了一个,于是马上报名,还在体检前跑步回学校找老师要了两份米饭,一口气吃下去一份半后立即跑去体检,一上称:80.5斤,过关!

红色接力棒传三代

儿子从小就是军迷

1977年,龚千清和王碧芳生下了儿子龚利威。没想到,小龚也是个军迷。1995年,高中毕业时他报考的学校全是军校,最后就读于廊坊陆军导弹学院。

一种情怀,三代守护之军人家庭作文图3

龚利威(前)在训练中。

龚利威还没毕业,就显示出很强的军人作风——每年从北京回来都要坐硬座,绝不坐卧铺。父亲问他原因,得到的回答是:要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硬座都不能坐,负重训练怎么做?”

有一年,龚千清送儿子上火车,隔着车窗看到儿子把坐票给了一位老人,自己一路站着到了北京。

毕业后,龚利威在部队经历指导员、教导员、干部股长等。现在,龚利威已是特级狙击手、全军优秀参谋。

一种情怀,三代守护之军人家庭作文图4

龚利威获得的奖章。

记者通过视频联系到了龚利威。他告诉记者,军人家庭对他影响深远:“外公很威严,时刻教育我们做一个勇敢正直的人。父母也很支持我怀揣梦想走上从军之路。”龚利威说,他现在在军校专门教狙击,能为国防军事建设做贡献,他感到很自豪,也热爱这个职业。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