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同理心,德育育人的底线

2023-08-27 16:04 综合百科 0阅读 投稿:小七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的心态情绪、个性特征、职业品行、心理素养等内在品质,是教育情商的外化。要成为好的班主任,赢得学生的认同和信任是第一步,在这一步里,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具有一种人文管理觉悟——“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移情、共情,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有同理心的人善于“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具体到德育领域,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引领者和实施者,一定要在教育活动中换位思考,学会把自己想象成学生、与学生角色互换,还要意识到学生既是我们的学生,也是家长的孩子;老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儿女的家长。要顺利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达成管理愿景,班主任老师就必须从同理心出发,结合多重身份换位思考,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全面做足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里。主要策略如下:

一、明确定位,换位思考

从本质上讲,德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在我们期待着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学生的同时,他们也在期待着我们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当我们因为某些原因对他们感到不满时,他们也可能正好因为某些其他的原因而对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希望他们为我们而改变的时候,他们也正希望着我们为他们而改变。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心。教师在培养自身同理心的同时,要保持自我界限感,分清师生的界限,尤其要把握分寸和尺度,不能一厢情愿,有时要相信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老师要想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掌握正向主动权,顺利推进班级管理,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要事先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以便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预防和干预,或准备好应对策略。而要想钻到学生的脑子里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自己假想成学生。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同理心、共情意识服务于教育管理的过程。

二、真诚尊重,共享共进

教师同理心遵循的原则,通常包括:1、我怎么对待学生,学生就怎么对待我;2、想学生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学生,将心比心,才会被他们理解;3、学生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4、真诚坦白,才值得信任;5、真情流露,才能得到真情回报。在德育活动中进行换位思考是双向的,要注意“三个当做”:

1、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永远都会“不抛弃,不放弃”。如果我们对学生也抱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和期许,那么,好学生就会急剧增加,问题孩子就会减少。我至今还记得我对一些毕业生说:“我理解同学们对老师的不舍之情,也为你们之间的师生情谊点赞!人生就是不断的断舍离,就是不断地奋进和努力。这一年我们全体老师能给予大家的爱,就是陪伴和引领!”就是因为坚持这样一种心态,即便在后进生、心理问题学生管理上遇到再大的难题,我也坚持对学生予以尊重和包容,以真诚的付出赢得认同;而当学生有进步有回应时,便会感到格外的开心。

2、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家长

任何一个老师,迟早都兼有教师和父母的双重身份,如果我们在教育管理上,能够多有一点作为孩子家长的角色意识,那么,我们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可能就会要求更高,也做得更好。每次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分享在学校里的事情,讲到他无比热爱的老师,我就会思考:作为家长,我很幸运自己的孩子碰到了好老师。那么作为老师,我自己是一个足够优异的好老师吗?

这是一种换位思考后的教育自觉和精神鞭策,让我的教育信仰更坚定,教育管理策略更灵活。尤其面对调皮学生,好老师一定要时常这样换位思考:如果这个学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怎样对他怎么帮助他,才是真正的严爱相济的智慧的教育。

3、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老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一《师说》的名句意味着教与学有一个先后的问题,真正好的教育,是教师能够放下身段平视学生。我们不应忽略自己的内心感受与自我评价,更不能忽视学生对我们教育教学管理的感受和评价。

我们需要经常反思的是:如果我是自己的学生,我会对自己的管理有何感想?我的教态气质是否高雅?班会课内容与方法是否有趣?班级氛围是否和谐?师生交流是否平等?若能养成习惯,在每一次班级活动设计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学生,去审视自己的教育管理,或许很多疑难杂症一下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不能只是是学生的施教者、施恩者、知识的输出者,要想到我们其实也是受教者、受惠者,是知识的汲取者,也是学生的学生。

三、教学相长,以情生情

德育管理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教师自身的成长靠什么呢?岗位培训、名师指引、教研活动、自我学习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形式和途径,老师的成长最根本的动因,其实也得益于学生,是基于自我成长觉悟之上的教学相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一方面是学生对我们管理水平的要求,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与鞭策;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疑问、信息、创意等,或传递给我们新知,或给予我们启迪。

学生一个求助眼神、一个孤独的背影,学校每一次重大考试、每一场集体活动……都在召唤我们去唤醒,去陪伴,去点燃,去引领。同理心成就好心态,好心态成就幸福感。我们很多优秀的班主任都是在忙碌而幸福地工作着,在班级人文管理方面也作出了很好的示范,结出了累累硕果。

只有换位思考,以情生情,才能开启师生心灵沟通之门。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同理心去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氛围,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健康情感,与生同乐同忧、同奋进!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