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法的通俗理解(复式记账法深入理解)

2023-01-15 12:12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复式记账法,曾经在很多地方看到,包括马克思等重要历史人物,均将复式记账法作为一项伟大历史发明,改变历史进程的东西,但是一直不理解这种说法。

上学的时候听到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用来描述复式记账法,也搞不清楚这句话意义何在,后来花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这话纯TM废话,毫无意义且干扰理解。

再随着干审计行业逐步有了一些理解,复式记账法就是一笔交易记录两次,将某些物物交换可以标准化为货币计量方式,可以统一汇总,进而方便管理理解。

最近看了些书和文章,发现之前的理解不能说错,但是也远不到位。

1

最初在欧洲主要是意大利,银行家和受托管理人会做这样一种记录,分左右两栏,一边记录放贷出去的金额,另一边记录归还回来的金额,分别记录为借方和贷方,这样的记录方式方便某个时点汇总结算。也就是信用交易的记录需求,自然而然产生了这种记录方式,也是复式记账法的雏形。

复式记账法后来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组织的变化,因为会计是个反应性的东西,企业或家庭或庄园主或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核算功能,会计就跟着演变出什么样的方式。

最开始欧洲的企业都是一次性的,去海外贸易或打劫一次就结束了,然后进行分钱,分钱的基础就是开始和结束时的净资产差额,相当于一个项目。但是,随着贸易业务的永续滚动进行,企业也就长期存在了,不是一次性的项目,企业长期化了。

企业长期化之后,分红就不能等企业很多年关闭之后再进行,必须隔一段时间就分一次,人类社会自然就会选择一年或两年分一次红利。具体怎么分,就演化出来怎么计算利润的问题。

也就是企业长期化以后,使人们意识到企业是独立的实体,有必要发明一套可以自动计算利润和资本余额的方法。

这时候,复式记账法的优点就被挖掘出来了。复式记账法发展为每笔经济业务均做成两笔,一方是借方,一方是贷方,且所有账户均按同一货币单位计量。并且复式记账法要求所有交易均记录两次,那单独的资产负债账户必然不够用了,必然会产生虚账户,也就是损益表账户。举个例子,卖货后还没收到现金,资产账户记录了应收,必然产生一个收入账户记录收入,收入账户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就是虚账户,同理费用、成本账户也是虚账户。

复式记账法必然会产生虚账户,通过虚账户与实账户的结合,可以反映利润和权益的余额。

也就是,最初的账户反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借贷关系,而复式记账法把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用语,套用到现金和商品之类的物品账户中,之后在扩展到抽象的损益账户中,也就是所谓虚账户,而后通过虚账户结转出利润和净资产的变动。

2

利润和权益余额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来,自然股东分配就有基础了,股东能分到钱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量的人就会想着成为股东,公司的资本扩张基础就有了。换一种语言表述就是,利润和资本可以明确划分后,资产等于负债加权益的恒等式也就广泛接受了。之后自然就是通过负债与权益的扩张增加资产规模,增加经营体量,商业滚动发展。

能计算利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前商人们无法判断自己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功与否,也就无法引入公众投资。自从明确的发展出利润概念,可明确计算后,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复式记账的抽象化能力,将资产和权益转换为数字抽象,将经营活动的总成果表现为损益,把企业的经营目的明确为对无限利润的追求。

企业的力量远超个人、家庭和庄园,甚至某种意义上,超过国家,因为企业的数量太庞大了,规模也太庞大了。如此庞大的力量,一步步推动社会发展到我们能吹空调、刷手机、坐飞机、打大型电子游戏。也许这才是一帮大牛们对复式记账法肯定的基础逻辑。

3

再说另一个角度的问题,复式记账法或类似复式记账的起源可能很早,但普遍认为起源于1250-1440年间意大利的北部,伴随着十字军东征(1096-1291)和后来地中海贸易的繁荣而诞生。也就是随着商业的扩张而产生。

意大利人创造了高人一筹的企业组织,包括配套的信用货币技术(汇票)和会计核算体系。

意大利人格外关心会计,当然商人格外关心,他们总是想着将优秀的会计方法标准化和法典化,1581年第一个会计师协会就是在威尼斯创立的,这个协会垄断了全部的会计实务,进入门槛极高,必须通过6年实务补习和测验才能加入。

复式记账法的本质和重点不在于算术计算的准确可验证,虽然它很好的具备这个功能,更核心的是实账户和虚账户的结合,这些账户的结合由此核算来的利润,使得会计成为优秀的分析手段,为管理的进化提供了强支撑。其强调了利润和资本的来源,为资本和收益的划分,提供了手段。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