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清算服务理念

2023-01-22 13:48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新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源于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改革开放后,面对日愈严重的“三角债”问题,票据作为清欠结算工具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人民银行在1980年8月的分行行长座谈会上作出了要根据新的情况,改进信用制度的要求,并提出在上海先行试点票据信用业务。

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杨浦、黄浦区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将一钢厂被拖欠了很久的货款转换成了一张以欠款单位为付款人的三个月期商业汇票,欠款单位在承兑汇票后,感到有压力,于是积极处理积压,扩大销售,如期清偿票款。同年10月,在徐汇区办事处和安徽天长县支行的合作下,试办第一笔跨省市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当时上海有一批水泥船亟待处理,安徽天长县某单位欲承购而无现钱,当地银行虽同意贷款而资金不足,于是就以当地银行承兑,上海银行贴现的办法促使了这笔交易的成交。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办银行票汇结算,同年12月制定了《票汇结算办法》。这一时期,票据作为清欠工具在清理企业间拖欠货款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面对日益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运用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清理欠款的通知,并从1986年的北京、上海等十个地区试点施行逐渐推广至全国范围内。

1988年12月19日,人民银行针对全国范围的货款拖欠情况,进行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要求大力推行商业票据,并颁布《银行结算办法》,将商业汇票作为企业结算货款的工具加以推广。1989年4月,《银行结算办法》正式实行,全面推行结算票据化。1990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成立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按照“企业主动收款,银行协助清理,多方筹集资金,结合商业票据”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面对商品交易中十分严重的拖欠资金问题,1991年国家开始对承担指令性计划的“双保”企业和商业、外贸、物资供销企业收购运销对路工业品推行商业票据,组织各方力量清理“三角债”。

1994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铁道五个行业推行商业汇票结算,颁发《商业汇票办法》和《再贴现办法》,允许购货单位在资金不足时凭承兑的汇票款项购买商品,销货单位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贴现。

近几年,央企用票据开展清欠,同样有经验和成效。如中国国新设计搭建了商票互认联盟——企票通,并于2019年8月26日正式上线运行

企票通一端连接央企,一端打通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接入人民银行ECDS系统,实现商票的出票、承兑、背书、贴现、付款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利用平台的信用互认和增信机制,丰富了企业间支付与融资手段。近两年通过开展票据清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平台从央企应收应付数据库入手,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应收应付企业自动匹配、数据智能比对,集聚并运营央企优质信用,打通商票流转堵点。各清欠央企采用国新金服统一承兑的企票通商票作为支付方式,将央企间应收应付关系转换为央企与国新金服间的应收应付关系,有效解决了应付企业信用等级不同、兑付能力不等、商票流通不畅等问题,减少清欠过程中的资金动用;通过商票背书流转有效发挥央企商业信用价值,实现企业应收应付双降,降低央企产业链融资综合成本。企票通上线两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截至2021年底,企票通累计为央企开票2752张,金额达183亿元。

用票据解决清欠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恢复票据业务的重要创举,票据清理“三角债”、解决国企产业链清欠问题的举措对缓解企业债务链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疫情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矛盾,我们认为积极推动票据工作,充分发挥票据清欠功能,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货款被拖欠的矛盾,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收益,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