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生态种养技术规程(稻蟹综合种养图片)

2023-01-23 10:11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稻蟹生态种养技术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交通便利,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质条件,发展稻蟹生态种养,既能生产出优质生态水稻,又可保证河蟹的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种养双赢,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节约和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一、稻田改造与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水性强、周边环境较为安静的稻田,将选好的稻田进行改造,在稻田四周底部开挖环沟,要求沟宽1.5~2.5m,沟深0.6~1m,便于施肥、撒药和捕捞;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对角设置;进水口要设置有过滤装置,防止鱼卵、小杂鱼、青蛙等敌害生物和杂物进入,排水口要有防逃设施。开挖环沟取出的土用来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四周用塑料薄膜和木桩(或水泥柱)铺设,每隔80~100cm用木桩深入地下30~40cm,用土夯实作支撑;

塑料薄膜要拉展固定于木棍的的内侧,塑料薄膜埋入土下15cm左右,并用细土夯实,土上高度为50~60cm,构筑完善的防逃设施,塑料薄膜和木桩构建的防逃墙要向内稍有倾斜,增强防逃效果。目前已开发建设4口池塘,50亩水面。

二、水稻栽培

(一)品种选择:根据稻蟹生长特点和要求,栽种的水稻应选择生长期长、耐肥力强、茎秆坚韧、抗倒、抗病害性强、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种,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和实际,选择栽种豫粳7号水稻。

(二)栽种准备:栽种前施足基肥,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的人畜粪尿2000kg左右,同时撒施生石灰60~80kg,进行土壤消毒;在稻蟹生长过程中,根据生长情况再适当追肥。插秧前3~5天,选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稻田全范围进行除草。投放河蟹前10天及河蟹入田后,不能再用农药进行除草。

(三)适时栽种:实行移栽育秧方式,原则上采取早播早栽、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插秧时间为5月上中旬,水稻栽培密度一般要求行距30~35cm,株距10~15cm,并适当增加田埂边和环沟两侧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坡优势。科学管水,栽插后初期稻田保持5~10cm的浅水位,以提高稻田温度利于水稻生长,随着气温升高和秧苗的生长,再逐步适当加深水位,以利于稻蟹健康快速生长。

三、蟹苗放养

(一)蟹苗选择: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体色有光泽、活力强的蟹苗。同时,还要注意蟹苗脱水时间不能过长。

(二)放养前准备:蟹苗放养前7~10天要及时对环沟水体进行消毒,每亩稻田用60~100kg生石灰,杀灭敌害生物;消毒后,在每亩环沟中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kg左右,培育饵料生物,为河蟹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放养:蟹苗要等水稻扎根返青后,才能放养,一般在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在投放蟹苗之前,应用田水喷淋蟹苗3~5遍,使蟹苗逐渐适应稻田水体温度环境,然后让其自行爬入稻田水中,切不可将蟹苗直接倒入水中,导致蟹种死亡。

放养密度,按照200只/kg左右的规格,每亩放养600~800只蟹苗为宜。蟹苗放养时要用心消毒,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具体浸浴时间要根据蟹苗的体质强弱、水温、药液浓度等情况灵活掌握;浸浴时必须密切观察蟹苗的动态,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浸浴,即刻放养。

(四)饲料投喂:河蟹属杂食性偏动物性的甲壳动物,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小麦、米糠,玉米、浮萍、豆粕、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蚯蚓、鱼粉、蚕蛹、动物内脏等,也可使用颗粒配合饲料。投喂时按照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的“四定”投饵法,坚持荤素搭配的原则,科学投喂饵料。每天投喂二次,早上8:00-9:00投喂量占一天总饵料的30%~35%,傍晚17:00-18:00投喂占65%~70%,饲料投喂在环沟内两侧。

饵料投喂要做到适时、适量,主要采用观察投喂的方法,注意观察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饵料品种等情况灵活掌握;平时要勤检查蟹的吃食情况,合理调整投喂量。

四、种养管理

(一)防逃管理:河蟹具有较强的逃逸性,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措施是防逃,所以务必做好防逃设施,搞好防逃管理。

(二)水草种植:河蟹属杂食性,水草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和替代饵料。在环沟栽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等水生植物,以伊乐藻为主,保持水草覆盖面积占环沟面积的30%~50%,便于河蟹隐蔽栖息、蜕壳和采食,为河蟹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水质管理:养蟹稻田的水质管理很重要,水中溶氧一般保持在5g/m 3 以上,pH值7.5~8.5为宜。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加深水层。根据季节和气温变化,适当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5月份以后每隔7~10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1~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掉田水的1/4~1/3,换水时要注意换水前后水温差不超过3~5℃。傍晚是河蟹的最佳摄食时间,换水不要在晚上进行,同时要缓慢加注新水,以免影响进食,干扰河蟹正常生活。注意要经常调节水中钙质含量,每隔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kg左右化水泼洒改善水质,促进幼蟹蜕壳和生长。平时要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换水时要保持水位相对稳定,可边排边灌。6-10月间,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

(四)巡查:坚持每日早晚巡查,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和河蟹的生长摄食情况,检查田埂和防逃设施等,防止河蟹逃跑和敌害侵害。夜间巡查时,若发现蟹抱住水稻、水草等,侧卧于水面,则说明水体缺氧;如果发现蟹大批上岸,说明水体已严重缺氧,应立即加注新水或者换水,改善水质。

(五)病害防治。河蟹喜食稻田害虫,稻田养蟹疾病很少,一般以预防为主。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每亩用5~10kg生石灰化水泼洒环沟一次,并定期在饵料中拌合土霉素等药物投喂。河蟹对化肥和农药很敏感,养蟹的稻田最好不用农药,如必须用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施药时要选择晴天上午,先放干稻田水体,仅留环沟水体,使河蟹自行集中于环沟内,然后采用喷雾方法喷药,用药后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应立即注水,如无异常则在当天傍晚注入新水,尽量减少对河蟹的危害和影响。

五、效益分析

9月下旬开始捕捞河蟹,收获河蟹3255kg,平均亩产65kg,市场售价100~150元/kg,亩均产值10625元;10月上中旬收获水稻28063kg,平均亩产561kg,亩均产值2805元,合计亩均产值13430元;稻蟹种养成本包括种子、蟹苗、肥料、饲料、药物、防逃设施、人工等每亩5355元;稻蟹生态种养亩均纯收入8075元。投入产出比1:2.51.由于稻蟹综合生态种养,不用或很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稻蟹产品质量符合优质、生态、安全的特点,所以产品质优价高,经济效益可观。

六、结论

(一)经济效益可观,社会、生态效益影响深远。稻蟹综合种养,水稻为河蟹提供生长和栖息场所,又为蟹等提供了部分饵料,同时,蟹能清除田间的杂草,还主动摄食稻田里害虫等,达到生物灭虫;河蟹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减少了农药和肥料使用,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能够促进稻蟹健康快速生长,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经济效益可观,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种养共赢”的局面,激发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稻蟹种养,创新农业综合生产模式。稻蟹种养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融合,开拓创新了一种农业综合生产新模式,丰富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增强优质农产品和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种养结合,调整产业结构。稻蟹综合种养,提高了稻田产出,拓展了渔业生产空间,实现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生态安全、社会和谐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健康高效的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稻蟹生态种养技术规程(稻蟹综合种养图片)图1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