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水生态化综合养殖技术,池塘内循环水养殖设备

2023-02-02 09:21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池塘循环水生态化综合养殖技术

_蒋建斌

南通市通州区军威特种水产养殖场实施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结合2019年度通州区池塘生态化改造奖补政策,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因地制宜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进行多品种分级生态健康养殖试点。对于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设施的升级改造,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生态目标。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生态化设施改造

根据省三新工程项目要求与综合治理实施技术方案,做到养殖池塘设施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科学、水资源循环利用(养殖场水循环路线图如图1所示)。

除了对养殖池塘进行整改完善外,按照“三池两坝”技术标准增设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沉淀池、过滤坝、生态沟渠、水位控制坝、蓄水净化池,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等异位修复技术。按照养殖区域划分养殖品种,不同养殖层级有较为明显的水位差,通过水压差进行分级净化处理。

池塘循环水生态化综合养殖技术,池塘内循环水养殖设备图1

图1 池塘生态化养殖水循环路线

1.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

按照养殖功能对池塘升级改造,包括池塘清淤、池型规则整修、池塘护坡、管网水系排布等,提高池塘承载力和水体自净力。

改建了72亩河蟹养殖示范塘口,对于河蟹混养池塘,全部改造成 10~15 亩大小的标准化池塘,四周环沟,中间平台,独立给排水,每亩配置0.3千瓦的微孔增氧机,四周埋设50厘米高防逃板。

建设具有气提推流、密养区和粪便收集区的池塘工业化养殖水槽1200米

2 。养殖水槽底面采用

混凝土浇筑,墙面用砖混结构。槽与槽之间用工字钢做桥梁,宽1.3米,上有防护栏杆。采用集中推水增氧,有两台4.5千瓦变频罗茨风机,其中1台备用。另外配备1台30千瓦的发电机组,停电备用。

2.尾水处理设施建设

尾水净化区主要包括沉淀池、生态沟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净化池、洁净蓄水区。循环水养殖水槽养殖区建有吸污泵,可以每天开启将底层残饵、粪便进行收集处理,确保底层生长环境优良。

将原有的55亩取土坑四周全部用水泥板进行护坡,蓄水区域水深可达3.5米。水面上增设了总面积 2340 米2 的生物浮床,每个浮床长 4 米、宽1.2米,呈“日”字形框架,用绳索固定在桩子上。浮架上种植空心菜、水葫芦等绿植,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养殖池水中剩余的富营养物质。蓄水池中投放少量的滤食性花白鲢,少量的鳊鱼、鲫鱼,养成高品质鱼供休闲垂钓。

二、多品种综合养殖技术

1.主要养殖模式

(1)罗非鱼大规格苗种培育模式。将苗种培育池彻底清整后,用 120 目网袋过滤进水 50 厘米,泼洒滤饵多肽、氨基酸肥水液进行水质培育。年初,每个条状培育池投放3万尾3厘米规格的鱼苗,遇到气温下降,要利用锅炉加温,保持水温在20℃以上。苗种培育阶段全程投喂颗粒饵料,每天投喂4次。随着个体长大,逐级分池降低密度,待规格达40~80尾/千克进行分池成鱼养殖,多余的鱼种就近销售给周边养殖户。

(2)河蟹多品种混养模式。每亩投放 1200 只(140 只/千克)的大规格蟹种,套养适量青虾、鳜、鳙等。种植复合型水草并加强管护,满足河蟹蜕壳、栖息等生长需求。清明前后各投放200千克螺蛳,重点做好增加营养和调优水质工作,投喂要保证饲料蛋白质水平,投喂量应考虑到套养青虾、名贵鱼类的数量,要给足蜕壳期间所需的钙、镁等微量元素和复合营养,通过“生态套养、种草移螺、调水防病”等措施,提升河蟹质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3)循环水养殖模式。循环水槽中主要投放加州鲈、罗非鱼、青鱼等养殖品种。饵料选用浮性专用配合饲料,日投喂4次,上午投喂40%、下午投喂60%。生长旺季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6%,遇到恶劣天气少喂甚至停喂。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定期采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夏季水体每月消毒1次,不间断增氧和推水。水体始终保持流动状态,中后期每天开启吸污泵收集池底残饵及粪便。养殖周期保持水质清新嫩爽,池底干净无污物沉积腐败。

2.养殖管理

(1)水植管护。水植对于整个生态养殖系统作用非常大,是尾水治理的关键,在整个系统中起着转化器的作用,主要用于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如生态净化池中栽植的莲藕、洁净蓄水池中的空心菜、净化生态渠中的水葫芦等。养殖周期内合理调控种植密度,及时刈割草头及多余的水草,勤检查绿植根系,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长力。

(2)水质调控。循环水养殖池鱼承载量大,处于微流水状态,水体容易变清,根据养殖品种保持好适当的肥力。每10天左右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间隙期间用一次氧化型底改,降解有害物质和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水体中定期补充钙、镁等营养元素,促进氮、磷吸收利用。

(3)病害防治。立足健康养殖,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围绕病害发生三因子,通过加强苗种采购检疫、养殖器具消毒、培育优良菌藻、过滤坝生物筛吸附等手段,采取改善养殖环境+保健提升免疫力+有益菌抑制病害菌的措施,实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发现病死鱼及时捞起,并进行深埋实行无害化处理。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使用“四证”齐全的药物,按照规定用量科学使用,上市时严格遵循休药期制度。

(4)饵料投喂。全程投喂专用配合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根据养殖品种营养需求,符合农业农村部的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苗种阶段饵料采取人工泼撒方式投喂,成鱼养殖阶段经驯化后用投饵机进行投喂,蓄水池中粗养鱼类不进行人工投饵。根据养殖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适时调整颗粒规格型号,投喂要依据“四定三看”原则。

(5)日常巡塘。每天做好巡塘,仔细观察养殖品种活动和吃食情况,查看分析池塘水质指标,勤检查过滤坝并用水反冲清洗过滤设施及沉淀池。及时清除池塘中的漂浮水草等杂物,台风过后查看生物浮床是否完好,每天坚持填写《养殖池塘管理记录》。

三、生态、经济指标分析

1.生态环境水质监控

养殖区配有一套智能化水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循环水养殖池和洁净蓄水池,监测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pH、硫化氢、总氮、总磷、溶氧等指标。表1为6月12日下午3点各监测点指标数 据 , 查 看 是 否 符 合 《渔 业 水 质 标 准》 (GB11607-89)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的标准要求,发现指标接近限值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表1 6月12日各采样点水质监测指标 毫克/升

池塘循环水生态化综合养殖技术,池塘内循环水养殖设备图2

2.养殖场全年经济效益

该场2019年所有养殖成品进行经济效益核算( 表 2), 河 蟹 、 加 州 鲈 、 罗 非 鱼 等 共 产 出1375319元,塘租、饵料、人工等投入998344元。把循环水槽养殖、河蟹混养、洁净蓄水池水面132亩作为养殖面积,生态渠、生态净化池、沉淀池等占用面积只考虑生产成本,未列入养殖面积核算。水槽循环水养殖收获情况:罗非鱼 14457 千克、均产65.2千克/米3 ;收获加州鲈6682千克、均产 45.7 千克/米3 ;收获青鱼 5967 千克、均产78 千克/米3 。洁净蓄水区共收获鲢鳙鱼 1050 千克 、 鳊 鱼 631 千 克 、 草 鱼 1629 千 克 、 鲫 鱼223 千克。

河蟹多品种混养收获情况:河蟹养殖池塘共产河蟹6563千克、青虾721千克、鳜鱼265千克、花鲢1331千克。

表2 2019年养殖场总效益分析

池塘循环水生态化综合养殖技术,池塘内循环水养殖设备图3

四、存在问题与探索思考

1. 结合通州区养殖池塘分布比较零散的特点,采取“原位净化修复为主”的思路,对于百亩以上规模养殖基地,考虑到不同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根据周边养殖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场一策”的方法,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规范要求,鼓励规模基地自行整改落实。以该养殖场作为试点场,流转了周边的19亩低洼地种植了莲藕用作生态处理池,在没有改变土地属性情况下同时落实了养殖尾水处理净化区域,最终实现整个养殖水体大循环,达到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的目的。

2. 随着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价格日趋平民化,积极探索多品种综合养殖模式,在品种结构上引进了罗非鱼、河蟹、青虾、加州鲈等名优品种,集成集约化温棚苗种培育模式、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河蟹生态养殖模式等关键技术。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各养殖品种对水质的不同需求,合理分配养殖规模,快速转化吸收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在养殖技术层面上还需进一步探究。对于养殖场(户)来讲需要合理调配规模和茬口,有比较扎实的养殖管理能力。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