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白粉病的图片

2023-02-08 09:58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西瓜白粉病俗称 “白毛病”,是西瓜生长中后期常发生的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在秋西瓜栽培中危害严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枯黄、干枯,失去光合作用能力,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发生严重时,病叶率达20%~35%,重的达到50%以上,损失可达15%~40%。

【主要症状】

西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点,以叶面居多,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粉斑迅速扩大,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霉,严重时整片叶面布满白粉。病害逐渐由老叶向新叶和茎蔓蔓延。发病后期,白色霉层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枯黄、卷缩,一般不脱落。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1

初期症状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2

中期症状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3

后期症状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4

茎蔓发病症状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5

叶背中期症状

提示:西瓜白粉病在诊断时重点查看叶片上的病斑,病斑上布满白粉。病斑多呈“星状”,边界不清晰。

【病原特征】

西瓜白粉病病原菌称瓜类单囊壳和葫芦科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初生白圆形斑,后展生至全叶;分生孢子腰鼓形或广椭圆形,串生,子囊果球形,褐色或暗褐色,散生,大小75~90微米,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或长方形。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6

田间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遗留于土壤表层或温室的瓜类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西瓜或其他瓜类作物上繁殖,分生孢子借肋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寄主叶片上,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侵入。菌丝体附生在叶表面,从萌发到侵入需24小时,每天可长出3-5根菌丝,5天后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7

白粉病控制后症状

【发病原因】

西瓜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和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白粉病易流行。一般温度在20-25℃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在10-30天内即可萌发。较高湿度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在湿度大于80%以上,多雨或浓雾露重的条件下,病害可迅速蔓延。在栽培管理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氮肥过多,植株徒长;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时,则病势发展快,病情重。灌水过多,湿度增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靠近温室大棚等保护地的西瓜田,发病也严重。

西瓜白粉病的图片图8

完全控制后症状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是从根本上控制白粉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

(2)合理密植,合理整枝,适时摘除基部部分老叶和病重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

药剂防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可选用以下药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1)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00倍液,隔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2)可用40%氟硅唑乳油每亩7.5-12.5毫升/亩,对全株叶片进行均匀喷雾。

(3)也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安全间隔期3天。

(4)也可用18.4%环氟菌胺·氟菌唑水分散粒剂50克/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5)发生严重时,可用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0-20毫升/亩,对叶片进行均匀喷雾。均可快速控制该病的危害和蔓延。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