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新手入坑(养殖知识记录)

2023-02-11 12:18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大家好!我是农村仔学农业。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事。

2010年,泥鳅人工养殖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那一年,我加入了泥鳅养殖大军。当时的泥鳅养殖技术、饲料、种苗都还不太成熟。那时候数据可以说是“满天飞”,整个业内用“热火朝天”、“林林总总”形容再合适不过。

开挖鱼塘、修水泥池搞鱼苗孵化就是我那年干的事情。2011年我正式开始养殖成品泥鳅,放苗密度为700kg/亩。在养殖初期,很多人都会把生产数字化。当然,高手也会让生产数字化。不过这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层次。一个是技术层面完全不懂而去生搬硬套,另一个则是心中有数、运筹帷幄。所以说,在养殖行业里,如果遇到用数字说话的人,要么是高手,要么就是混子---有目的的混子。至于位于中间层次的那部分人,往往则是以个人生产经验去指导生产,用事实说话。

养殖新手入坑(养殖知识记录)图1

养殖初期数字化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就拿700来说吧!说到700,可能很多人已经明白,就是以苗种量预估产量,以产量去计算饲料量投入量。投入700kg的鳅苗,鳅苗规格大概是3-5g/尾。按成品泥鳅出货时15-20g规格来说的话,出货量大概是2800公斤以上。以饲料比1.8来计算的话,泥鳅饲料应该在3.8吨左右,然后根据生产周期中气候、水温等因素确定每个月的投饲量,进而确定出每星期投饲量。

养殖新手入坑(养殖知识记录)图2

这套投饲计算方法其实是为养殖老手准备的,因为只有老手的经验、技术、管理水平才能完美的和投饲技术进行配合。而新手在养殖过程中,却往往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发现那些影响泥鳅投饲量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泥鳅属于小型鱼类,其天敌相当之多,如果没有足够的防范措施,种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消耗减少;

(2)泥鳅病虫害防治上经验不足,泥鳅发生病害或泥鳅种苗有一部分死亡消耗;

(3)在养殖过程中,随着饲料投入量及鱼塘载重量增加,同时技术管理跟不上节奏,水质逐步恶化;

(4)天气变化、水温变化,溶氧不足导致泥鳅食欲不佳;

(5)用药过程中对泥鳅摄食的影响;

新手往往根据苗种量和增重比去计算鱼塘载重量,从而确定投饲量。而实际上,泥鳅种苗数量却在天敌、病害中不断减少,这种计算方式无形中放大了饲料投喂量。再加上新手往往对影响泥鳅摄食的一些因素不太清楚以及饲料投喂经验方面的不足,无法准确判断泥鳅进食状态、速度以及饲料是否吃完,而是按照饲料投喂计算量进行定时、定点、定量投喂,从而造成饲料过量投喂,底质及水质极度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在养殖中后期,泥鳅摄食不佳,饲料利用率下降,病鱼死鱼现象频频发生,从而导致泥鳅养殖的失败。

养殖新手入坑(养殖知识记录)图3

真实数据产生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环境条件作为支撑,有着经验、技术及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的支持。新手上路时,可以把数据作为目标,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准影响数据的那些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学习。不浮躁、不浮夸、不盲信、不盲从,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请教学习。也许,下一个靠数据说话的人就是你!

活到老,学到老。我是农村仔学农业。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