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泥鳅如何大棚养殖,台湾泥鳅养殖骗局

2023-02-14 11:13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台湾泥鳅养殖关键方法措施

一、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1.选址:要求外源水充足且周边没有污染源,进排水通畅,地势开阔,水电路三通。

2.挖塘:池塘深度应2m以上,宽度不超过60m,长度一般控制在120m以内。鱼塘的走向为东西走向。埂底部宽5~6m,面上宽1.5~2m。塘埂的三个面必须用机械严格压实,防渗水和泥鳅外逃。这样结构的池塘,方便安装养殖设施设备,有利降低日常管理、捕捞等劳动强度,有效节约成本。

二、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塘:在台湾泥鳅寸苗放养前10天,老池塘按照蓄水10cm,用生石灰100~150kg/亩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新池塘按照蓄水10cm,用生石灰50kg/亩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2.进水:在生石灰清塘后的第五天,进水到1m水深。

3.培水:进水完成以后,老池塘按照2kg/亩的氨基酸培藻膏加两组四季爽全池泼洒。新池塘按照100kg/亩发酵好的有机肥加两组四季爽加藻类激活素全池泼洒。

4.解毒:在台湾泥鳅寸苗放养前1天,用绿水解毒安全池泼洒。

三、台湾泥鳅寸苗的放养

1.寸苗的选择:挑选规格相对均匀,体色正常,活力强无明显伤病的寸苗。

2.寸苗的放养密度:一定要按生产计划安排好,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一亩放养台湾泥鳅寸苗6万,养殖到平均规格16尾/kg,按50%成活率计算,亩产量1850kg。

模式二:一亩放养台湾泥鳅寸苗9万,养殖到平均规格30尾/kg左右,按55%成活率计算,亩产量1650kg。

模式三:一亩放养台湾泥鳅寸苗15万,养殖到平均规格60尾/kg左右,按60%成活率计算,亩产量1500kg。

四、苗种放养注意事项

苗种下塘:下塘温差不能超过3℃。放养前应将苗种放在浓度3%~5%的食盐水里浸泡5分钟,缓慢将苗放入池塘。全池泼洒应激灵,开启增氧机。

五、泥鳅养殖日常管理

1.投喂人工饲料:苗种放养后第二天就应投喂人工饲料,这时候还是以粉料捏成团进行投喂,每个池塘可以放几个观察台,查看小苗吃料情况。根据投喂量吃完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加量,正常情况15天以后,鳅苗就已经达到可以吃0号颗粒饲料了,但饲料转换必须有个过程,不可突然调换饲料,导致泥鳅不适应,在前期投喂粉料的同时,就可以适量添加颗粒饲料,泡水软化后加入粉料捏团投喂,慢慢增加直至完全替代高蛋白粉料。饲料应适当加入生物制剂(乳酸菌,酵母)、多维、免疫多糖等解毒、排毒、助消化促吸收、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的药品。颗粒饲料(沉料或浮料)都必须经过浸泡软化后投喂,避免泥鳅胀气翻肚。

2.饲料投喂量和时间:因为泥鳅肠道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控制饲料成本,提高利用率,投喂饲料应少量多餐,2~3小时喂一餐,每天4餐,以每次投料吃完时间决定每餐的量,半小时之内吃完为准。注意水体溶解氧,泥鳅的食欲和溶解氧有密切的关联,阴雨天或天气突变,应及时减少投喂量和餐数。在高温季节改投沉料,尽量避开中午至太阳下山之前这个一天温度最高的时段投喂,可以调整到早上,晚上投喂。台湾泥鳅养殖全过程适合0~1号的沉或浮性膨化颗粒饲料。

台湾大泥鳅如何大棚养殖,台湾泥鳅养殖骗局图1

六、 病虫害的防治

1.疾病治疗:泥鳅养殖过程中,不管出现任何疾病,都必须查明病因。通过目测、解剖、镜检等措施,确诊后针对性用药,切不可在没查明病因、确诊病情的情况下随意用药,造成更大的损失。特别是暴发寄生虫疾病后,没有通过镜检就泼洒杀虫药或者消毒杀菌,反而刺激了寄生虫快速大量暴发,短时间内就造成惨重的损失。病情的正确诊断和药物的正确使用,就能够在最佳的抢救治疗时间内有效地治疗疾病,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前提是使用的药品正规并有效)

2.泥鳅常见疾病:泥鳅养殖比较常见疾病大致有腐皮、烂鳃、打印病、出血、肠炎、腹水、胀气、白鳍白尾、烂嘴烂尾,脱黏等。

(1)烂鳃的治疗:外用红色经碘,一天一次,连用两天。内服氟苯尼考,一天两次,连用五天。

(2)出血病的治疗:外用菌血立止,一天一次,连用两天。内服 :鱼用血立停加鱼用止血灵,一天两次,连用四到五天。

(3)车轮虫病的治疗:第一天外用苗车指定,第三天再用一次,第五天使用高益碘一次。

(4)肠炎病的治疗:内服肠炎烂鳃灵,一天两次,连用五天。外用:菌毒醛灭一次。

七、水质调控

在整个泥鳅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投饵量的不断增加,残饵粪便大量积累在池塘底部。刚好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速度非常快,非常容易诱发暴发性疾病。应定期使用改底、解毒药物,保证池塘溶解氧充足。经常使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粪肠球菌等,使水体有益菌种形成优势种群,抑制致病菌生长。并结合饲料拌入活菌制剂投喂,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及时分解粪便和有机物,起到改良底质,净化水质的作用

1.10天改底、解毒一次。生物改底和化学改底交叉使用效果比较明显。经常性泼洒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水产常用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粪肠球菌、EM菌、酵母菌等。科学正确使用生物制剂,能够达到水质稳定时间长,藻相、菌相平衡,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明显下降,降低泥鳅发病率,减少消毒杀菌等药品使用量。为泥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些常用的生物制剂是自己可以培养的,比如光合细菌等,培养成本很低。

2.池塘水体藻相的平衡,和水体的营养源有着直接关系。藻类生长周期为15天左右,从发育到衰亡,第7天是藻类生长旺盛期,第10天就开始进入衰亡期。为了能够使有益藻类得到延续,每7天使用一次藻类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防止藻相失衡。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暴发蓝藻、甲藻、裸藻等,就是因为藻相单一,水体大量缺失有益藻类营养源导致的。

3.藻相的平衡,是池塘环境生态平衡的基础。藻类不仅保证了水体溶解氧,调节pH值,降低水体有害物质的指标,还是浮游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良好的水质环境,能有效降低饲料、药品、管理成本,加快泥鳅长势。养殖过程中水质、底质的良性化循环,就能有效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4.优良藻相和有益菌对水体的作用

(1)优良藻相对养殖水体的作用:增加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吸收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稳定pH值。营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适的水体透明度。抑制有害藻类繁殖。抑制寄生虫的繁殖。

(2)有益菌对养殖水体的作用:降解、转化养殖过程产生的残饵粪便,调节单细胞藻类种群。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生长。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底质 。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