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黄鳃病黑鳃病处理案例

2023-02-20 10:59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南美白对虾黄鳃病黑鳃病处理案例图1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客户都被这个季节的鳃病所困扰着 下面发些各类鳃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供广大渔友参考 大家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都可以留言 大家一起找寻方法 让鱼可以健康的成长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

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

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①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

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

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药物治疗: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①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

①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度为0.01-0.02ppm。

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200克。③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

寄生虫性烂鳃病

① 指环虫寄生

病原体:指环虫,虫体扁平,头部前端长有四个黑色眼点,呈方形排列。在适宜的水温中,繁殖很迅速。

症状:鱼被大量指环虫寄生后,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鳃失血,精神呆滞,严重时停止摄食, 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且死亡率较高。

防治:将晶体敌百虫0.1—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或将晶体敌百虫0.1克经稀释 后泼洒于溶水量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每周用药2次,可取得较好效果。

② 车轮虫寄生

病原体:车轮虫,虫体侧面形似圆蝶,体侧隆起的一面为口,旁有带状结构,称口带。口带两侧各长有一行纤毛,虫体以车轮状旋转的方式运动。

症状:被车轮虫寄生的病鱼,鳃盖边缘和鳃缝间鳃丝失血,严重时局部溃烂,呈灰黄色,以致鳃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停止摄食,最终窒息死亡。在夏秋季节水温适宜时,由车轮虫寄生的烂鳃病容易传播和蔓延。

防治:用硫酸铜0.2克和硫酸亚铁0.1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经多次用药后方可痊愈。

③ 鳃吸虫寄生症:呼吸较急促,鳃盖大开,鳃丝有肿胀与白化现象,不喜欢游动,有时具有使水箱鱼儿全灭的传染力。利用福尔马林溶剂,进行长期或短期药浴,因成虫扑灭容易,但虫卵杀灭困难,会在三天后陆续孵出,可在水中保持万用水、甲基蓝药水有效成份3—5天,杀灭幼虫。

细菌性烂鳃病

① 粘液球菌性烂鳃

病原体:粘液球菌,体细长,两端钝圆,易弯曲,无鞭毛,常作滑行运动或颤动。

症状: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盖骨的皮肤充血,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粘球菌通常在水温18--25度、PH6.5--7.5的水中生长旺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② 水霉性烂鳃

病原体:水霉菌。

症状: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

a. 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b. 在10千克水中溶解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病鱼15--20分钟,多次用药后方能见效。

c. 用0.1ppm浓度的硝酸亚汞和1ppm浓度的呋喃西林粉配制成混合液,浸洗病鱼5--10分钟。

d. 在溶水量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痢特灵或土霉素2--3片,较长时间浸洗鱼体。

e. 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深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粘孢子虫性烂鳃

病原体:粘孢子虫.

症状: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

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水霉病

由水霉感染引进的疾病叫水霉病,又叫肤霉病,对淡水鱼类从卵至成鱼均可危害,是继发性鱼病,世界各国均有流行。

[病原] 淡水鱼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1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属于水霉和绵霉两属的种类。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

一端象根样附着在鱼体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称为内菌丝,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可长达3厘米,形成肉眼能看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情况] 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30℃均可生长繁殖,只是不同种类略有不同而已,如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温为13-18℃。

在全国各养鱼区都有流行,对鱼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感染,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别快,所以水霉是腐生性的,对鱼是继发性感染。

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活细胞能分泌一种抗霉物质的缘故。在活的鱼卵上有时虽可看到孢孢的萌发和穿入卵壳,并悬浮在卵间质或卵间隙中生长和分出侧枝的情况。

但如果胚胎发育正常,则悬浮在卵间质中的内菌丝,一般就停止发育,也不长出外菌丝;当胚胎死亡,则内菌丝迅速延伸入死胚而繁殖,同时外菌丝亦随之长出。

[症状] 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鱼体伤口处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quot;或白毛病。

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燥不安,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最后瘦弱而死。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经常发生,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卵膜内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卵丝病"。被寄生的鱼卵,内外菌丝呈放射状,故又叫"太阳籽"之称。

[诊断] 用肉眼观察,根据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用显微镜检查,进行确诊。如要鉴定菌种,则须进行培养。[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疾病早期治疗可参考下列方法

1、 外用药 任选下列一种 

(1) 全池遍洒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使池水成400 ppm浓度。 

(2) 全池遍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2-3ppm浓度,隔2天再泼1次。

(3) 全池遍洒孔雀绿,使池水成0.15-0.2ppm浓度,隔2天再泼1次。注意,白仔鳗患病后,不能用此法,应用甲基蓝治疗。 

(4) 白仔鳗患病早期,将水温升高至25-26℃左右,多数可自愈。

2、 同时内服抗细菌的药(如磺安类、呋喃类、抗菌素等),以防治细菌感染,疗效更好。

[预防] 

1、 鱼体水霉病的预防 

(1) 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ppm生石灰,或20ppm漂白粉消毒。 

(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 亲鱼在人工繁殖受伤后,可在受伤处涂抹1%孔雀绿软膏或磺安类软膏、1%孔雀绿水溶液、1%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等,注意涂抹时鱼体的头部应稍高于尾部;严重时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公斤鱼5-10万单位。

2、 鱼卵水霉病的预防 (1) 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受精率,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 

(2) 鱼巢洗净后,进行煮沸消毒(棕榈皮扎成的鱼巢),或用孔雀绿、漂白粉、盐等药物进行消毒(杨柳银须、聚草、金鱼藻等制成的鱼巢)。 

(3) 产卵池及孵化用具进行清洗,并用漂白粉、孔雀绿、盐等药物进行消毒。

(4) 采用淋水孵化,可减少水霉病的发生。如每隔4小时泼1次淡绿色孔雀绿水溶液,效果更好。 

(5) 鱼巢上附着的鱼卵不能过多,以免压在下面的鱼卵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感染水霉后,危及附近的健康鱼卵。 

(6) 当鱼巢上附有一定量鱼卵后,应及时取出,放在7ppm的孔雀绿水溶液中药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2次,以后每天早晚在孵化架附近水面各遍洒1次孔雀绿水溶液,使孵化架周围的水呈淡绿色,直至鱼苗将要孵出时为止。 

(7) 流水孵化的鱼卵,每隔6-8小时,遍洒1次孔雀绿水溶液,使孵化水成淡绿色,至直鱼苗将要孵出时为止。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