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和宦官是一回事吗(太监能代表皇帝吗)

2022-12-29 13:11 知识科普 0阅读 投稿:小七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宦官,大约产生于夏商时期。

《旧唐书》说:“自书契以来,不无阍寺。”意思是自从有文字的时代,便有太监。最开始,并不称为宦官,而是阉人,其大部分是战争俘虏或者罪奴。

《诗经》有一首《巷伯》,其作者便是一名宫廷太监。《毛诗序》云:“《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巷伯,奄官兮(也)。”

这里的寺人是周朝的一个宫廷官员,他名叫孟子(此孟子非亚圣的那个孟子),因为受到小人的陷害而被宫刑,沦为服侍人的官奴太监。

因此,他写诗讽刺周幽王听信谗言,好赖不分,还将那个诬陷之人骂了个狗血喷头, 说那个人心肠太狠,嘴太臭,就像一张簸箕一样挂在天上,花言巧语来坑人!还说你以后一定要小心说话,不然谁都不会相信你了!

不仅如此,他还在诗的结尾署名,说: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给后世展现了一个被人陷害之后愤怒非常、耿耿于怀的形象!

不过这一时期的阉人并没有我们后世所知的那些名太监一样留下更多的文字记载。直到一百年后,才在齐国出现了一个叫竖刁的奸臣,成为正史中记载的第一个内侍。

宦官跟太监是一回事吗?太监有可能是宦官,但是宦官就不一定是太监了,这二者是不能划等号,千万不要认为只要男人被割一刀,就可以称为宦官或者是太监。

东汉之前,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需要净身的,宦官最早是出现在先秦时期,这种专门伺候君王跟诸侯的男人可以追溯到商周之时,那个时候管这类人叫‘‘寺人’’,这些人当时的地位是很低的,平时就是伺候伺候人干点杂活,后来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受到宫刑的人就越来越多,所以战国中不少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管理这些宫刑之人的机构,比如大名鼎鼎的赵高赵大人,他当年就是受了宫刑迫害之人。赵高的家人,本来是秦国的贵族出身,但是由于他的母亲犯了错,牵连到了赵高,这就是秦法,人在家中坐,刀从天上来。

太监和宦官是一回事吗(太监能代表皇帝吗)图1

赵高也因为母亲犯的错,自己成为了残疾之身,这一番别有滋味的经历,也算是为大秦日后埋下了祸患,秦灭亡之后,汉朝诞生,这时候侍奉皇帝的男人们就有了正式的名字‘‘宦官’’,东汉之前宦官净身,并不是硬性指标,在《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中就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这句话啥意思呢?说的直白点,皇宫大内,皇家那么多貌美如花的女眷,就在其中,万一发生点不可描述的事,这皇上头上不得顶点颜色吗?在东汉时,这些入宫的宦官虽然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拿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权利,东汉宦官的权利可以说仅次于唐朝的宦官,东汉时期宦官们是可以食邑封侯的,比如东汉时期发明造纸术的宦官蔡伦。他的爵位就是龙亭侯,再比如说汉末时期的大蹇硕他的官职是上军校尉,是西园八校尉的统帅,曹操、袁绍这些公子哥都是人家的下级,当时整个洛阳的军队都受到蹇硕节制,大将军何进都得听命于蹇硕,你可想这个时期宦官的权柄有多大。

太监与宦官的区别

到了唐朝时,宦官的权利就更大了,你像唐昭宗时期的刘季述,他都可以直接罢黜皇帝,这也是历史上宦官权利最高光的时刻了,其实从汉朝一直到唐朝时期,这些伺候皇家的男人们一直都被称为宦官,太监在这个时期是没有的,一直到了辽建国才出现了太监一词,而且太监跟宦官区别是很大的,宦官就是伺候皇帝的官员,太监就是朝廷体系中的官职了,你比如辽金时期的太府监,这个就属于朝廷的机构,这个部门相当于朝廷的出纳,不管是皇家还是朝廷的支出都归这个太府监管。元朝太府监的二把手就被称作太府太监,也叫太监。辽金时期的太府太监,并非是由宦官担任。

到了明朝,皇帝在内廷设置了十二监跟二十四衙门,衙门的长官被称为掌印太监,这些太监,还都是由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宦官所担任,以至于太监就成为这些高级别宦官固有的称谓,说简单点在明朝以前伺候皇帝的宦官不能称之为太监,一直到了明朝时,那些掌印级别较高的宦官,他们身上兼的职责是太监之职,所以才被称为太监。但是到了清朝,这个规矩又变了,宦官就统一给改成了太监的称谓,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总是把太监跟宦官混为一谈的原因。

声明:若水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ouzivr@vip.qq.com